当前位置:首页  浙大报道  人物

浙大老教授何志均先生去世,他的学生深情怀念

斯人长辞,留下满园桃李

发布时间:2016-06-03来源:浙江日报作者:曾福泉14261


    记者从浙江大学获悉,我国著名计算机科学家、教育家、中国人工智能研究开拓者、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创始人何志均先生于6月2日上午逝世,享年93岁。他身后留下桃李满园,包括潘云鹤、吴朝晖两任浙大校长在内遍布海内外的学生,以及一个起始资金高达500万元的公益基金。
    
    6月2日下午,记者来到浙大玉泉校区旁的求是村,何志均的家就在这里。走到何家所在的那个单元,楼梯口的铁门静静敞开着。走上二楼,见到一扇熟悉的木门。2015年秋天的一个下午,何志均夫妇在家里接待记者,何志均用两个多小时讲述了自己漫长而丰富的人生。如今,斯人长辞。
    
    浙大发布的讣告回顾了何志均教授一生的成就。其中提到:何志均先生,中共党员,194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次年在该系任教;先后创办了浙大无线电工程系和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浙大人工智能研究所,并荣获首届浙大教师最高奖——竺可桢优秀教师奖。他在浙大从事教学科研逾60年,为浙江大学计算机、无线电等学科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培养了数以千计的高级人才,桃李满天下;开拓并领导的浙江大学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两大研究方向,赢得了国际声誉。他具有超强前瞻视野和开拓意识,年逾古稀仍积极开拓国际合作,2001年创立浙江大学道富技术中心,开展全球化大规模金融软件研究与开发,产生重大影响,实现了科学研究服务于社会的宗旨。他心怀慈善、热心公益,2015年携夫人薛艳庄捐资500万元发起成立浙江省云惠公益基金会,致力于扶助贫困学子和家庭的教育与医疗……
    
    87岁的薛艳庄女士曾长期担任原杭州大学校领导,也是一位著名教育家。她马上认出了记者:噢,是你。她满头白发,略显憔悴。握一握手,我们在沙发上坐下。茶几上还摆着几杯茶,显然已有不少人来吊唁过。
    
    “他是早晨去世的,走得很安详。”薛艳庄说,何志均住院已久,当天清晨6时30分时各方面都还挺好,到了6时50分许,“各项指标突然都掉了下去。”何志均似乎是在一瞬间告别了这个世界。“他没有经历痛苦。”薛艳庄说,潘云鹤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浙大计算机学院陈纯教授等,前两天在赴京参加院士大会前,也专程来医院看望了何志均。
    
    沙发近旁摆着一架靠背柔软、能够按摩的安乐椅。上一次来到何家时,何志均就坐在安乐椅上,穿一身宽松的睡衣,拿着放大镜,一手把《参考消息》举到眼前细读。薛艳庄搀他起来,坐到桌子边开始接受采访。现在,椅子空着,一个红色的靠垫显得分外醒目。
    
    何志均去世后,家人首先通知了老教授在杭州的学生。浙大软件学院常务副院长杨小虎教授等人在约半小时内就赶到了医院,随后,他们护送何老师的遗体前往杭州殡仪馆。
    
    记者电话采访了杨小虎,他连说两次“非常痛心”。随后他哽咽了,一段长时间的沉默后,杨小虎接着说:“何老师是除了父母之外对我影响最大的人。”这句话再一次被哽咽打断。杨小虎说,何老师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从学术研究到人生前途,什么事情都为学生考虑在先,“何老师极具开拓精神,视野开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何志均的另一位学生、浙大计算机学院孙建伶教授在电话里说“心情非常沉痛”。从殡仪馆回学校的路上,他想起往事,止不住泪流满面。“硕士毕业时,正赶上学制改变,突然要在冬天找工作,大家心情非常忐忑。”孙建伶说,“何老师在大冷天一早骑自行车来到宿舍勉励我们,当时有几个同学还没起床呢。何老师让我们继续读博士,这决定了我的一生。”
    
    21世纪初,何志均提出与美国道富公司合作研发大规模金融软件系统,组建浙大道富技术中心,孙建伶等年轻学者由此开始打造中国领先的软件外包团队。“这既使我们的学科建设获得全新的突破,也为我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指引了方向。”孙建伶说。
    
    云惠基金是何志均为社会留下的重要遗产。“基金会现在运作良好,大家都很负责用心。”薛艳庄说。云惠基金初期主要资助对象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重点关注孩子受教育方面的经济困难。薛艳庄说,现在正考虑拓展范围,将为罹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儿提供资助。
    
    几十年来,何志均夫妇一直住在求是村这间不大的老公寓里。家人在一个小房间里设了小小的灵堂。记者为何志均教授上了三炷香,香坛里已经密密地积着残香。从何家辞别出来时,阴沉了一天的杭城开始下雨。
    
    何志均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将于6月5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