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大报道  人物

山间“菌子”撬动贫困顽疾

浙江大学陈再鸣副教授云南景东扶贫记

发布时间:2016-10-17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柯溢能 张飞宇2376


    这些年的6月至来年1月,是云南景东县刘华最忙碌的时候。他所在合作社采集的野生菌小香蕈,每天都要从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连夜送往普洱、大理这些城市,成为游客们嘴里的野味珍馐。

    
    而在2013年前,刘华从没有想过这些让这些祖祖辈辈的佐餐美食,原汁原味走出大山。2013年,景东县与浙江大学成为“定点帮扶”的对子,浙江大学食用菌研究中心陈再鸣副教授一次次来到景东县,“高科技”让深山里的野生菌走进东部沿海平常人家的餐桌,也让刘华他们的钱包鼓了起来。


    
科技帮“智”,教授实验室搬进大山


    初到景东,陈再鸣很为当地的野生菌资源利用现状担忧。

    
    得天独厚的菌物生长环境,让景东县成为云南“真菌王国”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但新鲜野生菌极易变质,很难走出大山。
    
    
2013年,陈再鸣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景东特有珍稀野生菌“小香蕈”。“我记得很清楚,那年5月19日一场大雨过后,我在路边的树桩上看到几个小香蕈。”要想把种质保存下来,就要立刻将纯菌丝分离。陈再鸣连夜赶到当地县城职高尚未使用的组培室,开箱搭实验台,当夜12点多成功分离出几支纯小香蕈菌种带回浙江大学实验室。三年中一边驯化一边研究其相关生物学特性,终于获得小香蕈纯菌种,人工驯化栽培成功。
    
    
这个经历,让陈再鸣深深觉得,必须要有一个实验室,摸清景东县野生菌家底,才能有计划地为当地独特的食用菌产业拓展出一个新天地。说干就干,“浙江大学—景东野生菌资源保护实验室”在哀牢山海拔2300多米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
    
    
近3年,陈再鸣都有30多天到景东工作,但毕竟山高路远,“培养本土人才,才能变‘输血’为‘造血’”。好在每年浙江大学都接受来自景东的挂职干部、办党政干部研修班、教师医生和科技人员指导培训。
    
    
2015年景东县自然保护局来了3个年轻人,陈再鸣很快将他们请到实验室,为期3个月的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基本掌握了野生菌调查、驯化和人工栽培的实验技能。“这样景东的实验室,能够在本土人才的培养下提高使用率。”浙大的实验室和景东的实验室连通了远程可视系统,“只要网络信号正常,我都可以通过屏幕观察他们的工作状态,实验过程中还可以实时答疑。”
    
    
如今,陈再鸣和他的团队已经成功驯化了包括小香蕈、珍稀白肉灵芝、大红菌等在内的5种野生食用菌,检测收集了200多种景东大型真菌资源样本。

    

    产业扶“贫”,守着青山变金山

    
    “第二步,是如何将野生菌合理转化为农民实实在在的收入?”作为景东县野生菌首席专家的陈再鸣开始在野生菌的商品性和市场力上动脑筋。
    
    
解决野生菌的保鲜,除了技术上影响风味的冷冻处理,就是缩短山间到舌尖的路上运输时间。景东通往外界的高速公路还正在修建中,所以陈再鸣首先想到的是缩短从采摘到运输上车的时间,他决定采用在东部地区非常成熟的集约化人工栽培技术。
    
    
要做大林下经济,陈再鸣想到了合作社。刘华,正是陈再鸣找到的第一人,他是景东县药食用菌合作社的负责人。“要通过致富能手,促进农民与产业的联系。”
    
    
将实验室驯化成功的菌种,交给刘华并由其合作社进行扩繁,制成可供直接栽培的菌袋,卖给当地农户进行林下栽植。等到了收获的时候,再由合作社统一收购。产业化种植,解决了野生菌无序利用的现状,加速了从收获到装车,为野生食用菌运向远方赢得时间,产品市场就变得广阔。
    
    
“在陈教授的帮助下得到了更好的菌种,提高了菌袋成品的质量。” 刘华说,“在种植过程遇到技术难题还可以向他请教,之前哪敢想象自己与浙大专家有交集。”
    
    为了使野生食用菌保持好风味,陈再鸣进行了仿生态栽培,将已经培养成熟的菌袋放至景东的不同生态林地下,而下一步就是要促进人工栽植野生菌的产业化。
    
    
陈再鸣还指导建立了景东县多个合作社建立的扶贫联合体,共建立7个食用菌基地。2016年,相关食用菌栽培总面积达100余亩,带动周边农户210多户,预计合作社社员户均增收7100余元。
    
    
陈再鸣感慨,“扶”,就要真的俯下身子。首席专家不是去“走马观花”,也不是只要动动嘴皮子,要不然对不起自己的职责使命。

    

    众人拾“柴”,引进资源示范引领

    
    高产孢子粉的赤灵芝非常适宜滇西南独特的地理位置,长势极好。破壁孢子粉具有较好的功效,在保健品市场中具有一定竞争力。而且,灵芝孢子粉产业链长,可以带动多个领域共同开发。2014年,陈再鸣就向当地政府提出了种植产孢子赤灵芝的建议。
    
    
面对高额的预期收入,农户们却依旧无动于衷。
    
    陈再鸣一下子意识到早年与农民打交道的经验,从2004年起,陈再鸣就一直担任浙江省仙居县的科技特派员。“农民靠天吃饭,不敢轻易冒险,因为地里种的是一家人的希望。”
    
    
于是,陈再鸣首先引进了浙江的两家合作社去景东种植赤灵芝,为农民建立示范基地。并且通过雇佣农户,增加了60余个当地就业岗位。
    
    有了产品,陈再鸣又通过引入浙大校友企业,定点收购灵芝孢子粉,让种户吃下“定心丸”解除后顾之忧。2015年起当地合作社也开始种植,现有人工驯化栽培基地5处,栽培面积约60亩,2016年预计农业产值可达600余万元。
    
    
“技术、人才、资本,是景东摘掉贫困帽子的三大法宝。”陈再鸣说,“技术我可以掌握,人才我们可以培养,资本就只能靠社会化运作。” 目前,浙江大学校长基金已经支持了包括食用菌、核桃、乌骨鸡、滇西南高原山地农业立体开发等4个景东产业科研项目。
    
    
下一步,陈再鸣的目标是,让产品变成品牌,走出大山,走得更远。

    (
柯溢能 张飞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