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届三次教代会部分优秀提案

推动学校的管理国际化向纵深发展

发布时间:2017-01-13来源:浙江大学报作者:潘怡蒙813

2016年12月,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在《人民日报内参》发表了署名文章《让中国大学联动世界》,他在文章中指出,全球化背景下,唯有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开放式办学模式,才能自信地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中国大学的独特魅力。大学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兼容并包的开放取向。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国际化和国际合作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更是其实现一流的必由之路。

而早在一年前,浙江大学第七届三次教代会收到的提案中,就有一份《推动浙江大学管理国际化建设》的提案,提案人是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李媛教授。李媛认为,国际化管理服务系统的建设要求管理人员有较高的国际化水平,而管理人员的国际化水平又可促进国际化管理服务系统的完善,两者相辅相成,应合力把浙大打造成一个令人向往、受人尊重的国际化校园。

事出有因

2016年11月,西南交通大学国际化评价研究中心发布了“大学国际化水平排名(URI-2016)”,浙江大学以98.391分排在了全国高校第二的位置,从学生国际化、教师国际化、教学国际化、科研国际化、文化交流、国际显示度、国际化保障等指标上,无一不显示近几年浙江大学在国际化道路上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在不断缩短,但在这当中还存在着一些“短板”,李媛以提案的方式,希望学校能“查漏补缺”。

李媛说,近年来,我校国际化办学成果显著。2015年共有在校留学生5849人,外籍长短期专家1589人。外籍师生比例的日益增长,要求学校管理国际化程度同步提高。然而现阶段学校管理国际化建设推进力度不足,有些问题已经掣肘了具体工作的正常开展。“国际化是当前学校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我所在的外语学院是学校唯一一个以‘外’字当头的学院,我们觉得有责任有义务积极主动服务学校的外事大格局,推动学校的国际化向纵深发展。”

国际教育学院的克莱门是2016年9月刚入学的美国人,在这之前他从来没有来过中国,但受到做生意的父亲影响,他对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很感兴趣,所以,他以交换生的身份来浙江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不过,克莱门说,刚来那会儿,因为语言不通,他差点就睡在了大马路上。“学校太大了,我不知道该往哪里去,下意识地去找路标,但全是‘方块字’,没办法,我只能去问门口保安,但我们是相互听不懂的状态,让人超级‘蒙圈儿’”。

“这样的情况,在我们学校时有发生。”李媛说,现在校园里随处可见外国教师和学生,但他们的工作生活环境还不够国际化,比如,因公临时出国(境)网上申请系统、教务管理网都是中文的,还有居留证、外专证等手续办理非常繁琐,外教无法独立完成。

“因此,我觉得学校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国际化的管理服务系统。”李媛说之所以提出这样的提案,与她在海外留学工作经历密切相关。德国的大学早在上个世纪末就提出“学在德国、研究在德国”,采用各种方法吸引世界各国的学者学生并辅之以配套的服务,德国的高等教育迅速实现了与国际接轨,其国际化水平与国际影响力也得到了快速提升。他们管理国际化的许多细节很值得我们学习。比如,他们在学校层面上有一个机构专门负责为外国学者学生提供综合的一条龙服务,方便外籍师生报到后办理一系列手续。另外,德国大学的每个院系都有一到两个专门为外国师生配备的“Vertrauensdozent”(可信任教师)。

多部门合力“补短”进行时

“不过,我欣慰地看到,我的提案得到了学校相关部门的积极迅速回应”,李媛说,“在交流过程中,发现我所提到的一些问题,他们都很重视并且正在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改善或者解决。”比如,两办和外事处正着手在办事大厅开设省外侨办外事服务窗口,外事处正在建设中英文双语版的网上申请系统并着手编辑中英文对照的教师手册,同时还将新开通俄语和德语版本,逐步丰富多语种门户网站;学校VI系统按照国际范例,目前已进入整合设计方案的收尾阶段;长期外专网上申请系统已基本可投入使用……2016年12月,为贯彻落实《浙江大学“十三五”声誉提升与国际化规划》和《浙江大学对外开放规划》,加快推进学校声誉提升与国际化发展进程,专门成立了浙江大学声誉提升与国际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声誉提升与国际化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研究学校对外开放和海外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事宜,审议相关政策。

在海宁国际校区党政办工作的沈华荣最能感受国际化带给他的不一样。“大学毕业后就留校工作了,直到我要被调去海宁国际校区,才开始‘恶补’英语。”沈华荣说,但事实上,作为管理人员,光会说英语,还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国际理解意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会出很多误会或者笑话。

“所以,建议在校内开设跨文化能力建设系列课程,可以由学校相关学科的教师提供讲座和培训,也可邀请资深外交官、国际组织官员等具有国际事务实战经验的人员来校开设讲座或工作坊。同时也可接轨国际培训项目,提供海外实践机会,派遣管理人员赴海外参加相关国际培训班,甚至到海外相关机构比如浙大友好学校的管理部门短期挂职,学习海外国际化管理的成熟经验和理念。”李媛说。

据了解,关于强化管理人员国际化能力的问题,学校多部门都在积极推进。如人事处,每年都会针对中层管理干部、科职干部及以下人员分别设计不同的境外培训模块,据不完全统计,2010-2015年共派出771人次(2016年49人次)赴境外进修培训,其中干部访问学者项目派出干部39人(2016年2人),短期海外项目年均选派赴境外培训干部近100人;校工会开展的青年教职工个人素养提升计划中就有英语口语培训,对于这个培训来说,说英语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感受学一门语言的快乐及了解语言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是更重要的目标,外籍教师英兰老师有句口头禅:“人民是教师,环境是大学。”

七届三次教代会

优秀提案 

七届三次教代会期间,教代会代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积极履行代表职责,深入调研,以提案形式提出意见和建议92件,经校教代会提案工作委员会审理,最终立案69件。

近年来,教代会提案质量不断提高,部门办理水平不断加强。根据浙江大学教代会《优秀提案评选办法》和《提案办理先进单位评选办法》,提案委评选出了《关于加快建设紫金港校区具有历史底蕴与现代科技特色文化区块的建议》等7件优秀提案,宣传部、人事处和后勤管理处3个部门被评为七届三次教代会提案办理先进单位。

七届三次教代会优秀提案分别为:

1.《关于加快建设紫金港校区具有历史底蕴与现代科技特色文化区块的建议》 提案人:黄志义(建工学院)

2.《推动浙江大学管理国际化建设的建议》 提案人:李媛(外语学院)

3.《利用教学建筑的闲置公共区设计具有“我浙”文化品位的学习与休闲空间———以田家炳书院为试点》 提案人:王珏(教育学院)

4.《关于避免职员制“职官化”的建议》 提案人:陈健(西部发展研究院)

5.《关于加强和助推传统本科专业发展的建议》 提案人:朱良均(动科学院)

6.《关于强化学科生态体系,推进主流学科建设的建议》 提案人:杨冬晓(信电学院)

7.《关于构建校园垃圾分类新方式的建议》 提案人:郭怡(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