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浙大

科学家揭示细胞“百毒不侵”的秘密

发布时间:2017-03-29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崔雪芹727

浙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徐平龙课题组在细胞层面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细胞“营养太好”,可能会降低机体的抗病毒免疫机能,病毒也会乘虚而入。相关成果论文于327日在《自然—细胞生物学》在线发表。此外,课题组还与浙大转化医学院的邹建课题组合作,共同开发出一套高效和快速的评价基因抗病毒功能的斑马鱼模型,这一新工具将为科学家研究病毒防御机制提供重要的支持。

生命体内,细胞内部和细胞之间时时刻刻都在发生信号传导,以完成人们每一项生命活动。当病毒入侵细胞,细胞质内的某些蛋白质能主动侦查到病毒核酸,随即启动细胞内的一系列抗病毒机制,并把信号传导到周边细胞,提醒“大家一同应战”。这一细胞机制构成了生命体抵御病毒的重要屏障,维护着人们的健康。

这条通路如果不灵了,病毒就会乘虚而入。究竟哪些因素会对其产生影响?徐平龙及同事研究发现,细胞的营养状态以及细胞间的物理接触状态是其中关键的因素。当细胞处于营养或能量不足的情况下,TBK1激酶会处于更敏感的状态,病毒防御的机制更加灵敏而活跃。课题组还通过人为增减细胞数量调节细胞的拥挤状态,有趣的是,当细胞之间从拥挤变为松散,其抗病毒能力也会下降。也就是说,细胞营养胁迫或者相互间比较拥挤,反而有利于提高细胞的病毒防御能力。

这一发现令科学家灵光一现,联想到另一条信号通路:Hippo(调控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关键细胞机制)。“两条通路控制着相反的生物进程。”徐平龙说,“Hippo决定增殖,而细胞质核酸识别通路则处理‘危险’。两者之间是否有联系呢?”进一步研究后,课题组发现了两条通路之间相互调节的分子机制,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病毒防御机制的理解。

据悉,该研究还揭示了Hippo通路的一个不同寻常的功能——可通过一个意想不到的机制将信号整合到TBK1激活上。Hippo组分的水平和活性可以作为调控宿主抗病毒反应强度的一个决定因素。鉴于此,这些组分可以作为抗病毒药物的靶点。

《中国科学报》 (2017-03-29 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