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浙大

2017年度国家科技奖昨揭晓

发布时间:2018-01-09来源:青年时报作者: 张晶 潘洁 王郭君1084

    昨天,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我省共有28项成果获奖,其中我省主持完成的获奖项目10项,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18项。

    在我省主持完成的获奖项目中,含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7项。我省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中,含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0项。而从全省高校获奖情况看,环保类项目唱主角。

    今年,我省实现两个“零突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设奖以来首次花落浙江、浙江省第一个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今年浙江实现两个“零突破”

    “中国方案”解决了传染病“世界难题”

    项目: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

    奖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这是该奖项首次花落浙江,同时实现了该奖项设立以来,我国医药卫生行业和高等教育领域的“零的突破”,它用“中国方案”解决了传染病“世界难题”。

    “中国模式”

    阻止了H7N9大暴发

    2013年春,我国长三角地区突发不明原因的呼吸道传染病,病情来势凶猛,病死率高约50%。大战当前,时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的郑树森院士调度全院医疗力量团队作战。

    李兰娟时任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疫情最为紧急时,浙大一院的一个病区收治了四五十个病人。”她说。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兰娟团队创建的新发传染病防控“中国模式”技术体系——新发传染病防控四大体系和两大平台快速展开行动,成功阻止了H7N9禽流感的大暴发。

    病情报告后5天内,团队通过已建成的全球最大传染病监测网和数据库,迅速发现和确认突发疫情病原是一种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首次发现H7N9的演变及分子进化机制,并向全球公布了全基因序列,为全球共同应对该传染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为了进一步确认传染源,李兰娟组织了一支30多人的小组,深入候鸟栖居地和养殖场、菜市场,采集粪便,进行采样。最后,团队发现活禽市场禽类与患者的病毒基因同源性高达99.4%,也就是说,活禽市场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源头。于是,李兰娟呼吁关闭活禽市场,避免疫情向全国扩散,“当时也有部分人表示不理解,觉得自己的禽没有生病,为什么要关闭市场,但最后,大数据分析模型研究发现,关闭活禽市场可减少97%的人感染风险,迅速控制疫情。”

    同时,团队也首次发现H7N9病毒的双受体结合特性及导致禽传人的关键分子基础,首次揭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重症患者存在“细胞因子风暴”,首次证实病毒可在雪貂等哺乳动物间有效传播。

    创建“四抗二平衡”

    救治策略

    为了突破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病死率的难点,李兰娟团队创建了早期抗病毒、抗休克、抗低氧血症、抗继发感染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微生态平衡的“四抗二平衡”救治策略。

    “我们首次系统揭示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临床特征,还创造性将李氏人工肝用于重症H7N9救治。”李兰娟说,当时遇到一个病人,在100%纯氧浓度下,气管插管、戴了呼吸机,但氧饱和度不到50%,血压也不断往下掉,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没有生的希望了。但李兰娟考虑到病人才三十岁出头,又刚好处于“细胞因子风暴”的时候,便给他尝试了人工肝技术。没想到,经过5天5夜的抢救,病人竟被成功救了回来,创建了呼吸衰竭救治新技术。

    此外,李兰娟团队创建了新流感疫苗快速研发技术体系和平台,利用反向遗传技术成功研制了我国首个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流感疫苗种子株,打破我国流感疫苗株必须依赖国外提供的历史,填补了我国流感疫苗株自主研发空白。

    团队还创建了我国新发传染病诊断试剂高效快速研发平台。H7N9病原发现后,2天内成功研发检测试剂,3天推广至我国31个省(市、区),5天至周边各国,7天由世卫组织向全球推广,标志着我国该领域技术已达国际水平。

    “按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评奖要求,相应的成果需在技术上有重大创新,并在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经过2至3年的应用推广及实践验证并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才可参与推荐评选。”在接受采访时,李兰娟院士道出了为何事件过去多年后才获奖的原因。

 

让燃煤烟气多污染物也变清洁

    项目: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奖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项目针对燃煤污染严重的形势,攻克了高效率、高适应、高可靠、低成本等关键技术难题,首次实现了燃煤烟气多污染物超低排放,优于世界最严标准。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在业界名气很大,原因是他们研发的技术可以让燃煤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此次,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高翔教授领衔、与浙能集团合作的“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是浙江大学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该奖项,也是浙江省的第一个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燃煤是造成区域严重灰霾的重要原因,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每年的用煤量占了全球50%左右。尽管近年来新能源和天然气在消费中比例不断加大,但我国天然气资源相对短缺,当下难以在燃煤电厂大规模实施“煤改气”。为此,通过技术降低燃煤企业污染物排放量便成了首选。

    该项目组经过长期理论和试验研究,成功研发了高效率、高可靠、高适应、低成本的多污染物高效协同脱除超低排放系统,解决了复杂煤质和复杂工况下燃煤机组多种污染物的超低排放难题,让燃煤变得更加清洁。

    尽管高翔团队的技术成果已应用于多个省份多个煤电及其他燃煤大户企业,可他们的科研脚步并未停止,“我们把研究成果拓展应用在工业锅炉等其他领域,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多污染源多污染物的超低排放。”

 

 其他获奖项目

 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

    项目:危险废物回转式多段热解焚烧及污染物协同控制关键技术

    奖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近年来,我国危废产量迅速增加,且来源复杂、涉及行业广,国际履约责任大。回转窑是危废焚烧处置中应用最广泛的炉型,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结渣严重启停频繁、排放超标污染严重、组分复杂适应性差的难题。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热能工程研究所严建华团队瞄准这三个核心难题,经过十多年基础研究和产学研联合攻关,建立起行业内最完整的危废焚烧特性数据库,实现了回转窑连续稳定运行时间、焚烧底渣热灼减率、二恶英排放等核心技术指标均优于国内外同类技术。完成单位建设的杭州危废处置项目,是我国第一个投运的国家级示范工程,获得我国第一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

    为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提供技术支撑

    项目:竹林生态系统碳汇监测与增汇减排关键技术及应用

    奖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森林碳汇是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重要议题,也是我国政府履行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内容。浙江农林大学周国模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经过15年攻关,探明了竹林碳源汇特征与碳空间分配格局;创建了多尺度监测技术体系,实现竹林碳时空动态的快速准确测算;研发了竹林增碳减排稳碳协同的四大关键技术,显著提升竹林净碳汇能力;研发出5项竹林碳汇项目方法学,开辟出全新的竹林碳汇产业。

    周国模表示,目前项目研究已累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件,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与合作单位共同提交竹子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报告6份,项目技术已在浙、皖、闽、赣等竹子重点分布区大面积推广。

    让纺织印花行业也环保

    项目:超高速数码喷印设备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奖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电视剧或文艺演出中,某明星身着的衣服好看,第二天服装厂就能赶制出同款、同花样的服装上市,这其中,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陈耀武团队的成果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通过多年攻关研发了喷印速度快、印花精度高、可个性化生产、绿色环保的超高数码喷印技术及设备,而且逐渐成为引领纺织印花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关键力量。

    “按印花传统工艺,需要人工刻网、调色,生产周期长,印花精度低且会产生大量废水,我们的技术就像打印机打印一张纸,印花可实现即打即印,立等可取。”陈耀武说。

    项目获得了授权发明专利29件,产品出口到意大利、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200多家印花企业成功应用。

   

●数说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71个项目和9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5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0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21项(含创新团队3项)、二等奖146项。

    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项目:《数学传奇——那些难以企及的人物》

    奖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中国人中有不少怕数学。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蔡天新撰写的科普作品《数学传奇——那些难以企及的人物》,通过讲述20多位伟大数学家的生平故事,探讨他们的内心世界、成长经历和成才环境,描绘他们的科学思想、成就和个性。

    由于文字生动活泼,该书超越了以往的科普作品,深受学生喜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也在推荐语中写道:“其实,数学与诗歌是有连通渠道的,这本书便是证明。”

    实现工业排放烟气一体化处理

    项目:工业排放烟气用聚四氟乙烯基过滤材料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奖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聚四氟乙烯(PTFE)纤维化学性能稳定,是过滤工业用特种纤维材料之一,但传统的纤维过滤精度低、效率差。浙江理工大学郭海玉领衔的项目组十几年如一日坚持攻关,采用形态结构控制原理,创新PTFE纤维制造技术和成套生产设备,大大提高了PTFE滤料的过滤精度和强度;发明了包含超细、催化、增强等不同纤维的多层次滤料,实现了工业排放烟气的一体化处理。

    项目深入进行产学研合作,近三年为合作企业新增产值12.3亿元,新增利润1.2亿元,也使我国成为首个拥有垃圾焚烧烟气一体化治理技术的国家,对提高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科技支撑能力、满足环保领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具有意义。

    儿童科学普及教育新范式

    项目:《阿优》的科普动画创新与跨媒体传播

    奖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自2005年国家设立科普项目评审组以来,动漫项目有申报过,但都没有最终获奖,杭州阿优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动漫企业。

    杭州阿优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专注于儿童内容创作,尤为注重对儿童成长过程中科学素质的培养与普及,曾携手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等打造国家级项目《科普中国之阿U学科学》的系列科普动画片,与中科院幼儿园合资研发幼儿科学的课程体系,并以科普动画的方式进行内容动漫化的二次研发;为了让孩子们快乐地在线“玩”科学,研发儿童科学知识的游戏化APP……

    杭州阿优文化创意有限公司通过立体的多元矩阵,经过几年的努力,创建了一种儿童科学普及教育和跨媒体传播的新范式。


《青年时报》2018年1月8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