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浙大

老师,有缘再会!

2017年浙江大学有258名老师光荣退休

发布时间:2018-01-18来源:都市快报作者: 黄莺931

高晓松写过一首歌《冬季校园》:我亲爱的兄弟/陪我逛逛冬季的校园/给我讲讲/那漂亮的女生/白发的先生/趁现在没有人/也没有风……

漂亮的女生和白发的先生,也一直是浙江大学校园里最美的景色。浙江大学刚刚为2017年退休的258位教职工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荣休仪式,这也意味着,一批白发的先生将离开课堂,跟校园告别。


浙大学生说 一生的文学知识和对人生的许多看法 都来自张德明老师的那门课

在这场盛大的荣休仪式上,人文学院教授张德明的一番讲话感动了许多人,那段话虽然只有三分钟,却被网友评论说“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和历史感”。

张老师在发言中提到自己的人生历程和在浙大从教三十年的感悟:“不管我们天资如何,水平怎样,不管我们专业是什么,教的是什么课程,我们可以说是尽心、尽力、尽责地做了。我们自己的学术成就可能很低,甚至低到尘埃里去,但是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新一代杰出的学者、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甚至诺贝尔奖获得者将从我们这一代人培养的学生中诞生。”

然后,对退休这件事,他做了个形象的比喻:“今天,我们老了。这没什么。每条船都曾有过它扬帆起航,搏击风浪,收获满满的辉煌日子。每条船也必定会有它落帆停航,永泊港湾,最终变成朽木的暗淡未来。因此,我们不必为此感伤,更无须怨天尤人。我们这一条条老船、旧船,伤痕累累,锈迹斑斑,设备落伍、零件损坏,已经难以承当起人工智能时代艰巨的远航任务,既然如此,就应该知足、知趣地引退,给新打造的、更年轻的船只让位。就像落日不会忌妒朝阳的升起,旧船也决不会妒忌新船的下水,而只会静静地停泊在码头,在夕阳下欣喜地看着一片又一片白帆远去的背影,默默地为它们祝福。”

张德明老师在浙江大学开设有《世界文学名著导读》的通识课,很多学生甚至理工科学生纷纷表示,这是大学里受益颇深的一门课。在那门课上,张老师精心选择了最能代表人类普世价值、反映文化多样性的世界文学经典名著,结合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资料,为学生们作系统的介绍和深入的解读。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希伯来的旧约圣经、近代英、法、德、俄等国的经典文学作品都会在课堂上出现。听闻张老师退休,一些浙大学生在朋友圈里说,自己曾经把张老师介绍过的所有作品都借来读过,这一生的文学知识和对人生的许多看法都来自那门课。

退休后的张老师,以后会花更多的时间画画。过去一年,张德明老师描绘了日用器皿、家庭旧物和许多不起眼的小物件,集中创作了四百多幅水彩画作。他希望以这种方式,关注日常生活,也是圆自己少年时期的一个梦。


至今难忘《孤山夜话》里 刘云老师娓娓动听的声音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的刘云老师也在退休名单里。看到这个熟悉的名字,上世纪90年代毕业的浙江大学学生都很感慨。

在那个年代,西湖之声电台的晚间情感咨询节目《孤山夜话》非常火。很多寝室晚上熄灯后,会集体收听广播,听刘云老师那娓娓的声音,听她对大家遇到的烦恼的真挚开导。浙江大学1994级中文系的一名学生说,当时还有一位同级外系的校友打进热线:“记得她当时失恋了,怎么都想不开,刘云老师在节目里慢慢地开导她,讲了许多关于遇到挫折该如何解决的方法,我们听了都觉得很受益。”后来,刘云老师还结合节目推出了《孤山夜话魅力追问》《孤山夜话-刘云手记》《节目语体主持》《声声有情》等图书,浙大不少学子都抢着买来读。

据说,退休后,刘老师会做一些企业文化方面的事情,估计也不会闲着。


玉泉校区校门、吴山广场、求是大讲堂  都是罗卿平老师的作品

昨天的夕阳很红很美,前两天参加了浙大荣休仪式的建工学院教授罗卿平,站在他设计的紫金港校区求是书院前,阳光斜斜地打在他肩上。

1984年从东南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罗老师就因为喜爱杭州这个美丽的城市,开始在浙江大学建筑系任教,至今已经30多年。他与浙江大学和杭州的缘分非常之深。虽然现在在紫金港校区任教,但浙大之江校区、玉泉校区都是他常常会去走走看看的地方。那里的建筑的美好,他觉得看多少遍都不够。而像杭州这么美的城市,他觉得很难再找到了。在这里,他从30多年前的毛头小伙子成长为今天为众多学生热爱的罗教授。

浙大百年校庆时,他着手改造设计了玉泉校区的校门,改造后的校门呼应了“求是”“创新”的浙大精神传承。1999年,为杭州市设计了吴山广场。为了让吴山广场和这个他热爱的城市和谐共存,他不知道跑了多少遍吴山一带,看当地居民的生活,和老人聊天,体会吴山一带的市井文化。最后,他给出的设计方案除了保护城市整体格局外,还推陈出新地设计了多个错落的小尺度空间,在众多设计方案中一举中标。他希望吴山广场能有更多的生活气息,让老人能在广场上健身,年轻人能在树荫下说说情话,孩子能在广场上嬉笑玩耍。如今,看到自己当初设计的不少初衷都已经实现,还是有点欣慰的。

罗老师最为浙大学子所知的作品,应该是露面于浙大120周年时的求是大讲堂。建筑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多元设计理念,兼备巍峨大气的厚实之气与烟雨江南的灵秀之感,将中国传统文脉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亮相就成了学生们毕业照留影的首选之地。

罗老师带出的弟子在建筑领域也颇有成就。昨天,他的弟子蛮开心,因为“罗老师退休后被返聘了,还继续上课和带学生。”学生们都很爱这位在专业上要求严格、课外却跟他们打成一片的罗老师,还特地组建了QQ群,群名“卿本家人”,嵌入老师的名字,也表达大家是一家人之意:“这样不管老师退不退休,都和我们在一起。”

采访结束,我开车离开紫金港校区时,在校园的小路上,看到几位白发的先生,作为从浙大毕业多年的学生,我放慢了车速,目送他们走过,心里向这些白发的先生道了一声“谢谢”!


《都市快报》1月16日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