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浙大

精准调控神经元或可治疗自闭症

发布时间:2018-03-08来源:健康报作者:王倩 柯溢能 俞欣320

本报讯 (通讯员王倩 柯溢能 记者俞欣)北京时间32日,国际神经科学领域顶级期刊《神经元》,发表了浙江大学罗建红教授团队关于自闭症小鼠模型社交行为的研究结果。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内侧前额叶皮质一种特定式样的脑电波异常,导致自闭症模型小鼠出现社交障碍,在成年期通过操纵该皮质的特定类型神经元可恢复这种脑电波并克服社交障碍。这个发现可能还适用于其他自闭症模型,并且提示了成年期治疗自闭症的可行性。

罗建红介绍,神经连接素(NL)是一种把突触前后结构更好在一起的蛋白质分子,它使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得以正常进行。已知神经连接素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自闭症,因此该研究从NL3基因突变的自闭症小鼠模型开始。

罗建红团队通过三厢社交模式评估自闭症小鼠的社交障碍,并通过记录分析自闭症小鼠社交时前额叶皮层脑电。结果发现,自闭症小鼠前额叶皮层在社交时信息整合和处理存在异常。课题组进一步揭示,NL3基因突变的自闭症小鼠与存在于前额叶组织的PV神经元相关。通过光遗传学技术,刺激小鼠在内侧前额叶皮层的PV神经元,小鼠的社交行为缺陷得到有效恢复,好似用信息密钥打开了社交律动。由此进一步验证了前额叶皮层和PV神经元调控小鼠的社交行为。值得一提的是,只有合适频率组合刺激PV细胞才能有效恢复社交功能,这是个独特的发现。

罗建红团队表示,前述发现提示,可以通过精准调控特定神经元的活性来治疗自闭症,且由于实验模型鼠已经成年,该手段对于成年的自闭症动物仍具有治疗效果。罗建红团队认为,与人类一样,小鼠也有NL3基因,其在神经发育中的功能也相似。如果人类自闭症有相似的机制,则可以通过物理或药物手段提高人的前额叶PV神经元功能,以重建前额叶低频振荡,达到改善自闭症患者社交能力的目的。作为核心症状的社交缺陷的改善,可能会对自闭症儿童智力和语言发育具有积极意义。但因为进化上的差异,用小鼠模型得出的有关脑高级功能的结论是否适用于人类,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加以验证。


《健康报》2018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