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浙大

浙大体育课改革亮点频现 增学时变考核促素质提升

发布时间:2018-09-22来源:中新网作者:童笑雨 柯溢能511

1919年,教育家蔡元培提出了“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教育主张。百年来,关于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尝试并未间断。

9月21日,从浙江大学(下称“浙大”)获悉,该校对2018级本科生进行体育课程改革,将“第十节”课设为体育活动时间,每学期体育必修课时升级为54学时,以此培养学生锻炼习惯,破解体育课难题。

大学生身体素质已成国民健康指数软肋。据《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显示,大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教育部早年发布的相关数据也表明,大学生在爆发力、耐力和力量等项目的表现甚至不如中学生。

如何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让体育课走出形式的怪圈?这是浙大公共体育与艺术部主任吴叶海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并于今年真正付诸实践。

据悉,该校体育改革亮点频现。

改革后的本科体育教学课程由课内体育、课外体育两部分构成。学生的体育成绩除了课内的专项技术占40%外,身体素质、体育理论、学习过程分占25%、10%、10%,课外体育锻炼占15%。

 “课内体育包含三项内容。”据吴叶海介绍,专项教学课主要是体育知识、技能传授,目前该校共开设篮球、排球、足球等36个专项。专项辅导课是技能和体能的锻炼,拟设8个以上运动俱乐部和30个以上专项课程。专项训练课则针对ABC三类体育代表队。

在课外体育上,浙大设置了锻炼与活动、品牌与文化、竞赛与交流三个项目。

吴叶海说,在调研中发现能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只有10%左右。他认为,需要通过课内、课外体育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心血管系统机能,最直接的方法是跑步。

 “以往跑步我们采用的是刷卡的方式,但现在我们采用的是APP考核。”吴叶海说,学校规定,每次男生跑步的有效距离不能少于3.5公里,女生不能少于2.5公里。男女生每学期分别跑满168公里和120公里,才能拿到此项目满分。

周娅京是浙大医学试验班预防医学18级新生,入学一周来,已使用过3次APP。“这也能在无形之中要求自己多锻炼,我觉得挺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后,该校还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都能参加一项校内体育竞赛。

 “体育锻炼和竞赛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能培育他们的精神与品格。”对于此次改革,浙大体艺部公共体育教育中心主任潘雯雯表示十分理解,学生的接受度也很高。“‘健康中国’的理念升入人心,近年来操场上锻炼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此次课程改革,可以说是顺势而为。”

吴叶海希望,能把体育运动变成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经过四年的努力,能让60%-70%及以上的浙大学生养成毕业后体育锻炼的习惯。


中新网2018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