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浙大

穿越时空,回到古埃及:中美高校联合开设VR考古课

发布时间:2018-09-30来源:新华社作者:朱涵380

 26日晚上,浙江大学的课堂上,来自墨西哥的谭思(中文名)“来到”了4500年前的尼罗河三角洲,雄伟的吉萨金字塔矗立在他的眼前。

 “这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谭思摘下头上的VR眼镜兴奋地说。除了中国课堂上的20多名学生外,地球另一端,美国哈佛大学的学生也正畅游在同一个虚拟课堂之中。

“与哈佛大学学生同上一堂课,本身就很有趣。课程不仅讲金字塔中发现了什么,更讲到考古挖掘中需要的态度。”浙江大学博士生田焯玮说。

这是浙江大学与哈佛大学共同开设的一堂VR考古课“吉萨金字塔:技术、考古与历史”,课堂上两地学生通过网络互连,共同穿越时空,沉浸在数字化重建的吉萨金字塔及其周围真实感的环境中。

“这样的课堂突破传统课程的时空概念,允许师生在各自方便的空间,甚至在家中、寝室中就能加入哈佛大学视觉研究中心的虚拟教室。”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教学支持部张宇燕说。

课程的中方负责教师、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李志荣副教授介绍,这门VR考古课,聚焦吉萨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墓葬等文物,并从古埃及历史、艺术和考古的角度进行理解。教学形式包括讲座、学生演讲和虚拟考察,学生还将有机会为吉萨金字塔项目的3D建模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VR在考古学课程中的应用需要严格学术标准的大量3D素材资源支持。吉萨金字塔VR课的开设基于哈佛大学古埃及学科对吉萨金字塔近半个世纪的资料积累,以及近20年的数字化整理研究,涵盖了十万余条照片、图片、日记、图书资料。

“我们希望学习哈佛大学在课程管理、教学、技术支持方面的先进经验。”正在哈佛大学访学的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教授刁常宇是两校课程合作牵线人。他表示,哈佛课程的引入,将浙大原文物数字化课程的视野从中国考古扩展到世界考古,也将为浙大创立自己的VR课程积累经验。

目前,引入数字化手段记录考古过程、保存文物遗迹信息,已经成为行业共识,越来越多的文物古迹开始建立起数字化档案。

这意味着,哪怕建筑、石窟、壁画等文物在漫长岁月中,因为各种自然因素不可逆的影响渐渐变得面目模糊,人们在千百年后仍然能够身临其境地领略其壮美。

浙江大学数字考古团队是中国最早开始探索数字技术在考古领域应用的团队之一,他们参与并推动云冈石窟、西安碑林、西藏托林寺壁画等多项重大文物数字化工作。目前,这个团队已将文物数字化技术推广应用到中国20多个省区市的100多家文博单位及遗址点。

    “我们希望接下来能够将最新的中国数字化考古调查案例以同样的形式带入美国学生的课堂,让他们共同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李志荣说。


新华社2018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