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浙大

让中国故事拨动世界心弦

记浙江大学国际校区辅导员王玉芬

发布时间:2019-07-16来源:浙江日报作者:曾福泉 柯溢能756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全院750名学生中有近三成是留学生,来自全球59个国家。这片中西文化交融的土壤,是已经做了10年辅导员的王玉芬铸魂育人的新“阵地”。她全情投入、辛勤探索,承担起在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做好学生思政工作的时代任务。

  2018年,王玉芬入选第十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2019年3月,她赴北京参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日前,她当选为2019年“最美高校辅导员”。

  2016年,王玉芬成为浙大国际校区的第一个辅导员。从那时起,在两座城市3个校区之间奔波,一周7天大部分时间“沉”在学校和学生相伴,成了她生活的常态。

  漫步在国际校区,王玉芬随时都会停下脚步,和迎面而来的中外学生聊聊最近的学业、生活。午饭时间,她会端着饭菜和同学们同坐一桌。她办公室的灯深夜总是亮着,门始终敞开着,随时准备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1994年就取得电气工程博士学位的王玉芬,在浙大从教已经23年,但直到今天,95后的大学生们仍然叫她“姐姐”。同学们说,她是一位有温度的老师,脸上永远挂着笑容。王玉芬则说:“学生的爱是我最好的护肤品。”

  在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做好学生思政工作,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王玉芬面临的挑战无疑是巨大的。最初的两年,她实地走访了10余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合作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就学生教育事务管理工作相关问题反复探讨数十次,终于建立起适合于“一对多”中外合作办学、以我为主的学生管理体系。如今,浙大国际联合学院实行“大班教学+研究学习+小班讨论(LST)”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中外趋同学生管理、传统文化国际推广、书院制等富有特色的国际化思政工作方案,为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路子。

  如何让中国学生在国际比较中培养“文化自信”?如何给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王玉芬把国际校区辅导员这个岗位视为一个难得的机会,她说:“正是有了这个中外学子汇聚的天然舞台,我们才能以最自然的方式让全球青年一同感知中华文化的魅力。”

  王玉芬引入海宁皮影戏、硖石灯彩等民俗体验活动;每逢中国传统佳节,她便组织学生做月饼、包饺子、赛龙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中外学生心灵……浙大社会实践“十佳团队”展示的舞台上第一次迎来了留学生,分享他们在中国西部的见闻和故事。王玉芬在那天的工作日记上写道:“台上的Zdenek面带自信,台下同学的眼中充满惊奇。中华文化正在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不知道未来又会有多少人透过他看见中国。”

  做辅导员的这些年,王玉芬常有“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的感慨。“我的一言一行都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而辅导员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也源于此。”她说。


《浙江日报》2109年7月16日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