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浙大艺博馆,这些展览消息值得拥有

发布时间:2019-09-09来源:浙江大学:求是新闻网作者:1200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简称浙大艺博馆)位于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南端,是一家艺术史教学博物馆。

在开馆之际将推出四大展览与观众见面。


●展览名称:中国与世界——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新获藏品展

展览时间:2019.9.8-2019.12.8

展览地点:展厅一


1832年,当耶鲁艺术馆建立其收藏时,其所获得的藏品,是百余件当代油画。1895年,当哈佛大学启动其收藏时,它所获得的,是数件当代雕塑。今天,在社会友人及校友的慷慨支持下,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于开馆之初即获得六百多件古代及近代的艺术收藏,地域覆盖中国、亚洲与西方。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收藏的建立,将以“中国中心、全球脉络”为原则展开,其目标是广泛服务浙江大学本科通识教育及相关学科的专业教育,使学生从文明互鉴的角度,增进对中华文明的理解与热爱,同时培养其多元文化胸怀。一方面,我们将利用这些藏品开办展览、辅助艺术史教学,帮助师生更为深入地理解中国艺术史和文化史。另一方面,我们将中国艺术置身于世界历史的脉络中,可以从更广阔的视角全面、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文化。

本次展览展出的是2009年迄今新获的部分藏品,旨在诠释“中国中心、全球脉络”的收藏规划和展示筹建期间的收藏成果。其中中国艺术品全部来自捐赠,展品的时间跨度从唐代至二十世纪中叶,内容涉及书画、碑刻、瓷器、漆器、金铜造像等。外国艺术品主要来自购藏,也有部分捐赠,内容有日本写经、古笔切和明治以来汉风书法,及文人画和版画;还有东南亚、南亚佛教艺术品以及埃及、希腊艺术品。展览时间为9月8日-12月8日,并于10月28日更换部分展品。

建立全文明的艺术史教学收藏需要数代人持之不懈的努力。长期以来关心和慷慨支持我馆的师生、校友及社会友人为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们的开明、远见与慷慨使得本展览得以呈现,为此我们表示最真诚的感谢,并将他们的名字永远镌刻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的里程碑上。

唐颜真卿楷书西亭记残碑及拓片

唐大历十二年(777),左侧残高112厘米,右侧残高133厘米,宽约95.5厘米,厚约40厘米,林霄、陈钦夫妇及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捐赠,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藏。

御愿经《佛说明度五十校计经卷下》(局部)

日本奈良时期,神护景云二年(768),纸本墨笔,纵27厘米,横1056厘米。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藏。


●展览名称:国之光——从《神州国光集》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

展览时间:2019.9.8-2019.11.8

展览地点:展厅二


本次展览以近代图像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为线索,以近百年来中国绘画知识的公共化为背景,集中展示“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出版成果和意义。

由浙江大学、浙江省文物局编纂出版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是习近平总书记2005年亲自批准、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海内外文博机构与学者积极参与的一项规模浩大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辉煌灿烂,中国古代绘画寄托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美好梦想,是中华民族与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大系”项目首次在全世界范围内,对现存的中国历代绘画作品开展全面系统的调查、整理、考证、研究和出版,并通过展览与体验,使观众真切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

 “大系”纂辑以时代为单元,计分“先秦至唐”、“宋代”、“元代”、“明代”及“清代”五卷,总计208册,收入作品12250余件。


●展览名称:汉唐奇迹之北朝记忆——山西忻州九原岗北朝墓壁画数字化展览

展览时间:2019.9.8-2019.12.31

展览地点:展厅三


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区南部高地。墓葬坐北朝南,地面残留夯筑坟丘。

2013年6月,山西考古研究所、忻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山西博物院对已被盗掘的山西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联合实施抢救性考古发掘。7月至大量壁画出露后,邀请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数字化团队配合考古发掘进程,利用最先进的数字技术进行壁画数字化科学记录,实现在数字世界永久存储千年前壁画面貌的梦想。  

这是中国墓葬壁画首次在出土同时实施全面数字化信息记录的成功案例,是浙江大学文物数字化团队首次配合考古进程分四个阶段进行墓葬壁画田野信息采集、并在实验室计算整合形成原真数字档案的案例。  

该墓墓室圆角方形,墓道残长达31米,墓室、墓道满绘壁画,是迄今发现保存壁画面积最大、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北朝壁画墓。壁画面积总计250平方米。壁画内容主要有:墓道北端墓门之上的门楼庭院图;墓道东西两侧壁面分四层、对称布局的侍卫图、将领图、校猎图和升仙图。考古学家初步推断其为东魏至北齐早期高氏政权中的顶级权贵墓葬。

九原岗壁画的发现和数字化保护,为我们了解北朝晚期的文化与艺术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资料。壁画生动地记录了中国绘画写实技法发展历程中技法上的东西交流和北朝晚期画家在写实状物道路上的宝贵探索。

墓道北壁门楼

墓道东壁第四层12施展法术奔走仙人


●展览名称:汉唐奇迹——中国艺术状物传统的起源与发展展览展览时间:2019.9.8-2019.12.8

展览地点:展厅四


何为 “奇迹”?何为“状物传统”?本展览所讲述的“奇迹”并非汉唐之间精品文物的罗列,而是艺术史上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即艺术家描绘客观事物的目的和方法。此处所谓之“状物”,即以模仿外界事物为目的的艺术创作。在三维空间里,表现为模拟客观事物的外形,重塑其形态的过程;诉诸平面,则是利用线条、色彩、阴影等手段呈现三维空间中的事物。这与西方艺术中频繁涉及的概念——“再现”(representation)是基本对应的。

在人类历史上,尽管不同文明在视觉艺术上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但对如何真实再现客观的经验世界都有过各自的思考。西方艺术在19世纪印象派崛起之前,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写实展开创作的。中国艺术对写实的关注不如西方执着,但也经历了漫长的积累和尝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个过程在先秦时期初现端倪,经历了由汉到唐数个世纪的修正与完善,终于在盛唐时期完成其嬗变。本次展览通过大量视觉材料展现了中国艺术对于写实状物的探索历程,并对其发展的动因做出一定的阐释。

贡布里希在论及希腊艺术的革新和写实主义的成就时,将其称为“希腊奇迹”;中国汉唐时期的艺术家们在不同的时空中也有过相同的梦想与激情,他们的创造也同样可以称为一场“汉唐奇迹”。今天我们对这个“奇迹”只能做出窥豹一斑的粗略描述和阐释,但这足以引发我们对汉唐文化史中诸多问题的再认识,以及在更广阔的世界文明脉络中,对中国文化发展轨迹的重新审视。我们谨以此展览向方闻先生和最先开始这种思考的学者们致敬,也希望在他们的启发下,把这样的思考呈现给更多对中国艺术与文化怀有好奇与敬意的观众。

马球图

唐(618-907)石灰 长305厘米,宽130厘米。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