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人物风采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浙大人】李兰娟:科研创新 永无止境

发布时间:2021-09-28来源:浙江日报作者:1407

在武汉战“疫”一线期间,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李兰娟院士那张两颊留着深深口罩压痕的留影在互联网上广受赞誉,人们向73岁的她表达敬意:“这是一位不休息的院士。”

李院士是说起战“疫”时刻依旧心潮澎湃的前线战士,是回顾着几十载从医之路感慨不已的传染科医生,更是对科研高峰心怀向往的科技工作者。

只要国家有需要,随时出发

如果说,李兰娟与传染病作斗争的历程能够拍成一部纪录片,那么她在疫情期间三进武汉的故事,一定是绕不开的精彩篇章。

时间回到2020年1月17日,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身为传染病专家的李兰娟向国家卫健委主动请缨:“希望赴武汉研判疫情!”

1月18日,李兰娟第一次紧急奔赴武汉。很快,她便提出了“存在人传人”“尽快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武汉应该做到不进不出”等关键性建议。

首赴武汉归来后,当听到武汉的确诊病例越来越多时,心急如焚的李兰娟又一次申请带队支援:“国家有需要,我随时出发。”2月1日,我省高级别专家组(共10人)带着30多箱医疗物资连夜奔赴武汉。带队的李兰娟第一时间进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支援。

因为这支队伍的到来,千里之外的武汉有了人工肝、微生态、“四抗二平衡”等浙江经验。李兰娟接管的ICU病死率有了显著下降,她还将传染病诊治的经验传授给当地医疗队和医疗机构。

5月30日,李兰娟又一次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的身份来到武汉,科学分析千万人核酸检测数据、对有序复工复产复学进行指导,并负责任地告诉全国人民:“现在的武汉,是安全的。”

实际上,在过去近20年的时间里,李兰娟始终坚守在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第一线,这也是她科研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3年4月19日,非典型肺炎病例出现在浙江,李兰娟意识到,要尽快排查与感染者接触过的人群,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连夜排查出直接接触者1000多人并有效隔离,在全国创造了科学隔离的样板,最终交出了“无二代病例,无医务人员感染”的战绩;

2013年春天,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出现在南方省份。李兰娟率领团队5天内确认全新H7N9新病原,证明活禽市场是人感染H7N9的源头,建议及时关闭活禽市场,避免了疫情大流行。

数十年在防控一线的坚守与磨练,让“身经百战”的李兰娟相信:“哪怕新发传染病再次来袭,我们完全能够战胜它!”

挽救生命,是一辈子的追求

无论多忙,李兰娟依然坚持每周两次专家门诊。她说:“对医务工作者而言,最美好的时刻便是听到病人康复出院时的那声谢谢。”

1968年,读完高中的李兰娟成为绍兴当地的一名赤脚医生,两年后,通过不懈努力,踏入医科大学的大门。毕业后,她被分配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工作。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传染病、病毒性肝炎依旧高发,全国有1亿多人饱受乙肝困扰,重型肝炎肝衰竭病死率高达70%至80%,面对这些难题,李兰娟只有一个想法:“我有责任找出更好的方法挽救这些生命。”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了曙光。30多年前的一天,一位女工因肾衰竭入院,在经过血液透析等治疗后苏醒。这个临床案例,触发了李兰娟的深思——血液透析的原理,如果用在肝脏上,是否能够救治肝衰竭患者?

1986年,“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症肝炎”课题入选浙江省青年科研基金,然而,这一探索在当时被医学界认定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研究过程中,李兰娟及其团队的确遇到了重重阻碍:人工肝中肝素、鱼精蛋白怎样合理地应用?大出血问题怎样克服?人工肝运用影响血压怎么办?……

为此,李兰娟和团队进行了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1998年,人工肝成功治疗了88例患者,实践证明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从11.9%上升到78.9%,大大降低了病死率,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疗新途径就此开辟……

时至今日,人工肝技术已推广至全国300余家医院,每年有10余万患者受益。这一技术于201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

一次又一次的克难攻坚,让李兰娟感慨:“减轻病人痛苦、挽救病人生命,是我一辈子最大的追求。”

还有很多高峰,等着我去攀登

“还有很多新的高峰等着我和团队去攀登,我要继续为科研事业作贡献。”当首次设立的浙江科技大奖颁出时,李兰娟随即决定:将3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用于人才培养,促进科技发展。

创新、奉献,是李兰娟科研字典里的关键词——

1994年,她发现肝衰竭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往往失衡,于是抽丝剥茧般地投入微生态研究中,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感染微生态学说”,率先揭示肝病肠道微生态宏基因组变化规律,200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3年,她研制出我国首个H7N9疫苗种子株,打破我国流感疫苗株依赖进口的历史,2017年代表浙江省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如今,疫情防控态势进一步向好,但李兰娟的科研工作仍在继续:她和团队及时总结发布《新冠肺炎诊疗浙江经验》和《人工肝治疗新冠专家共识》,并连线欧美及“一带一路”沿线数十个国家,让中国经验漂洋过海。

在李兰娟带领下,依托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一国家平台,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香港大学、清华大学等相关优势学科开始联合攻关,逐渐创建医疗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构筑了新发传染病防治领域的坚实屏障。

“希望基础医学和临床应用更加紧密结合,希望医学和科技取得新的突破!”采访结束前,李兰娟这样展望未来。

《浙江日报》2020年7月18日04版 记者 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