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大报道  人物

封面人物|吴赞:从学生到老师,始终在求学路上

发布时间:2022-09-08来源:浙大融媒体中心作者:李灵 傅航颖1381

“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 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 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

对于每一位灿若星辰的浙大人来说,“竺老两问”都有着特殊的意义,于吴赞而言亦是如此。在浙大能源工程学院读本科并获得博士学位后,吴赞远赴瑞典深造并在隆德大学能源系获得长聘教职。时隔十年,2021年底吴赞回到母校任教,带着对竺老两问的探索,开启在电力电子元器件及装备的高效热管理等学科交叉领域的探索之旅。


将“竺老两问”铭记于心

在求学路上步履不停

2021年夏天的一个夜晚,吴赞在隆德大学办公室潜心研究工作,一通越洋电话改变了他未来的走向。电话那端,是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盛况教授,由于吴赞在散热领域扎实的研究能力,他盛邀吴赞归国、加盟浙大。一听回国是做芯片散热研究,在前沿攻关领域为国助力,又是回到自己熟悉的求是园,吴赞没有过多的犹豫。他说:“没想到自己还能为国家做点事情,我感到很荣幸,归国一定是我不二的选择。”

在瑞典的十年间,吴赞在隆德大学能源系先后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及高级研究员,并于2018年2月获得长聘教职。2021年底,他辞去了隆德大学的长聘教职,回国加盟母校浙江大学。

2004年,吴赞考入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现机械工程学院、能源工程学院前身),从入学的那天起,“竺老两问”就成为他难以忘却的浙大印记。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浙大人,被问起自己对“竺老两问”的专属答案时,他微笑着,给出了两个字——求学。学生时代的他,来浙大求学,找寻到研究兴趣,确立了研究方向;毕业后,全职加盟浙大的他依然认为自己在求学,他将和团队一起在电热交叉学科中探索新路,力争为学科带去增量。

“竺老两问”于其是鞭策勉励,亦是一种科研态度乃至人生态度。吴赞说:“老校长的两问教会我‘遇到困难不气馁’,怀抱一颗平常心,朝着目标笃志前行。”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科研不时会遇上总是失败的实验,吴赞便凭借着一股子“霸蛮”劲发现问题,反复推敲,实验验证,争取成功。


用兴趣播下科研种子

深耕散热领域

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手机使用时间长了便会发烫。随着如今电子元器件的微型化和集成化,其散热需求不断增大,传统的冷却方式比如风冷系统以及常规液冷系统已不再能满足散热需求。因此,研究在空间受限条件下针对大功率电力电子元器件切实可行的高热流密度散热技术成为当前亟需攻关的难题。

而吴赞与散热研究的渊源,早在本科期间就已建立。他在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做本科毕业设计时,受到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李蔚教授的指导,开始接触微通道流动沸腾传热研究。

吴赞直言,当时是兴趣播种,自己才萌发出对研究的渴求,开始探索不同于当时研究现状的方向。如今看来,正是这星星点点的兴趣,点亮了自己未来的研究之路。

博士期间,吴赞进一步开展微通道流动沸腾传热研究,率先提出了一套精确预测微小通道内两相流压降、传热及临界热流密度的预测模型,揭示了基于无量纲组合数的微小通道判定准则。他建立的判定准则和关联式被大篇幅引用到国际权威传热进展丛书,以及美国采暖、制冷和空调工程师学会权威手册中,成为工业界较广泛采用的预测方法。

在瑞典任职期间,吴赞率先对结构微通道内的反应两相流机理进行研究,成功研制出新型微反应器,转化率比已有文献数据提高近10倍,为微机电系统和微化工技术等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开启全新的旅程

助力电热学科交叉

来浙大后,吴赞加入了电气工程学院,正是希望将电学与热学结合,进行跨学科交叉研究。

依托浙大电力电子学科及浙大多学科优势,充分利用在散热领域的研究基础,吴赞将与课题组的同事与同学们一道奋进,与电力电子及半导体器件领域的科研团队紧密合作,以期助力解决我国半导体领域大功率/高热流密度电力电子器件的散热瓶颈和研发高效低碳数据中心,引领和拓展电子器件及装备热管理领域的科研前沿,在交叉研究路上行稳致远。

未来,吴赞想打造一个纯粹的顶尖学术团队,深耕电热学科交叉领域,创造更多原创性成果。同时,始终秉承教书育人的使命,不断带领年轻人成长与发展,“我想充当的角色,与其说是老师,不如说是一位经验相对丰富的合作伙伴。教学相长,希望可以和同学们在研究中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文字记者:李灵 傅航颖 摄影记者:胡宇达 孔晓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