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浙大

浙大:“水仙雕花”入思政课堂,劳动育人理念落到实处

发布时间:2024-01-31来源:光明日报作者:柯溢能 颜如玉 陆健132

一束水仙素颜悠然,清香幽雅绽放在浙大课堂。每年春节前后,正是水仙花开放的时节,浙江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组联合后勤集团,将“水仙雕花”带到了思政课堂的劳动教育专题。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们通过雕花、移盆、育花等过程,将育出的花送给尊敬的师长,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同学们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分享给师长们令人感动。”该课程授课教师、浙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代玉启教授说。

雕花更雕心

雕花是在水养水仙前,根据其鳞茎的形状作不同的雕刻,改变叶片和花葶伸展的方向,让长出的花朵姿态更加优美。

同学们戴好手套,化身“花匠”,从领一颗鳞茎球开始,用手中的刻刀雕出了一场花中艺术。

第一步剥皮就给同学们带来了不小的考验,剥多了会伤到根系,清理不净又会影响水仙的生长。在后勤老师的细心讲解和指导下,同学们小心翼翼地处理着手中的鳞茎球,把握着多与少之间的“中庸之道”。

最有技术性的地方在雕刻,紧盯着刀尖在鳞茎球上移动,一点一点的去除芽间夹着的鳞片,注意着不能伤及花芽……同学们的“刀下春秋”既雕刻着水仙的姿态,又雕琢磨练着自己的内心。

“雕花是对耐心和技巧的双重考验。看老师操作时,觉得不是一件难事,而自己上手后,才体会到其中的细致和繁琐,下刀的方位、雕刻的力度等看似简单的动作,都是需要注意的操作要点。”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本科生王奥博说。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姚明明副教授说:“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设立劳动教育模块,不仅能够让同学们通过实践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成果的来之不易,而且能够切实提升思政课的获得感,将劳动育人的理念落到实处。”

育花也育人

在教室完成雕刻后,大家移步花房,将种球置于水中浸泡,并于两天后在伤口上覆上脱脂棉,放置阳光下水养,静待花开。期间同学们轮班到花房里补水、灵活调整种球的位置,保证水仙花的正常生长。

“这段日子里我仿佛是园丁,看着花芽冒出、姿意舒展地向上生长,承担起呵护它们绽放的职责。很感谢课程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让我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与意义。”本科生翁欣下课后会来到花房检查水仙的长势,耐心地养护着这份用心雕出的劳动果实。

“育花的过程不仅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也让我了解到劳动者的智慧。看着自己的劳动果实一点点长大,感到喜悦且自豪的同时,也沉淀出了一份耐心与精益求精。”本科生汤谌吉看着摆放的整整齐齐的水仙花,觉得对的起那些用热情与细心浇筑的育花光阴。

同学们悉心养育着自己雕刻的水仙花,在这个过程中也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育花”的同时也“被花养育”着,在劳动中不断成长。

除了水仙栽培,同学们还合作对长寿花和白掌花的花苗进行了移盆,使花有更充足的生长空间。移盆后定期来花房浇水,记录花苗的生长情况。

赠花留余香

洁白的簇簇花束与绿叶相互映衬,散发出清冽、迷人的幽香,经过31天的悉心培育,同学们精心雕刻的水仙绽放出清雅的花朵。形似白鹤翘首、寓意平静祥和的白掌花和明艳小巧、寓意长寿安康的长寿花也竞相绽放。

将长出的花送给心中尊敬的师长,是课程布置的一项作业。同学们将花送给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宿管阿姨等为同学们学习成长默默坚守付出的师长们,把感恩和祝福写在贺卡上,同花一起送出。

本科生张曼玉向老师们介绍花由同学们自己动手育成。“从水仙长出嫩芽,冒出一个个小花苞,再到绽放于师长的办公桌上,为他人带来美与香。看着自己的劳动果实逐渐长成,并用来感谢一直以来陪伴帮助我们的老师,我觉得整个过程的努力十分有意义。”

“我将花送给了我的班主任,老师以风趣温柔的谈吐向我们分享经验,让我在浙大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本科生刘佩骅说。本科生袁雅心把花送给了宿管阿姨:“宿管阿姨平日关心照顾着同学们,耐心地为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宿舍楼下的小黑板总是写着阿姨们温馨的祝福,我想把花送给宿管阿姨,谢谢她们多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

雕花、种花、育花、送花,从一颗普普通通的鳞茎球到师长桌上的一株洁白芬芳、姿态优美的水仙花,同学们通过雕刻赋予其独特的艺术造型,又将附加以劳动的价值,使水仙的美穿透外在,将劳动的价值意义具像化,如其幽雅婉远的香气般浸润养花人与收花人的心。创新形式的劳动教育专题思政课堂引导同学们用劳动果实感恩生活中尊敬的师长,有趣亦有心。


光明日报客户端2024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