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竺可桢学院,今年40岁了。这个以老校长命名的学院,是浙大人才培养的一个“标杆”窗口。
4月11日,在浙江大学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竺可桢学院常务副院长葛坚在和大家分享学院办学经验时,提到了本博贯通试点项目。截至目前,竺可桢学院本博贯通长周期培养的学生占比近50%。
在葛坚分享的数据中显示:
1、过去一年,完成了首届“强基计划”学生本研转段工作,89%的学生选择了攻读博士,其中,本专业领域深耕占八成,交叉创新领域占两成;
2、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在混合班、求是科学班等培养平台启动了本博贯通试点项目,完善“3+1+X”本博贯通培养模式,设立专项培育基金,为两批100余名学生构建“一生一案”的长周期培养方案;
3、面向培养引领未来的农业科学家,首批遴选了30名对涉农学科具有浓厚兴趣且立志未来从事涉农科学研究的优秀本科生,成立整建制本博贯通的新农科试验班。
那么,本科生的科研兴趣是如何培养和激发的呢?葛坚说,竺可桢学院努力实现让优秀的人才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比如,竺可桢学院按照“顶尖、相对年轻和具有广阔国际视野”的原则,推动54名求是讲席教授为代表的顶尖人才和长聘教授为代表的优秀青年人才探索组建“教授学术小组”,120余名优秀学生加入导学团队,让学生在名师引领下开展长周期、个性化的导学培养。
“过去一年,学校有15名本科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项目,其中竺可桢学院学生有10名,导学团队中超过60%的学生以第一负责人申报国家级、省级、校级科研训练项目。”葛坚介绍。
延伸阅读:
从1984年浙大创立混合班(竺可桢学院前身)到2000年正式成立竺可桢学院,40年来,13000多名学生从这里出发,毕业生中涌现出一大批学术领军人才、国家重大工程领域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引领者,其中包括100余位以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10余位在国家重大工程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领军人才,60多位上市公司或独角兽企业实际控制人。
潮新闻 2024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