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之声】网上“冲浪”,要回归理性

发布时间:2024-04-19来源:浙大融媒体作者:但汉玉10

近日,警方通报“小学生秦朗巴黎丢作业”视频系编造,涉事博主多平台账号被封。原本只是网络达人的一段视频,声称在法国巴黎的街头拾到两本国内小学生的寒假作业,并公开寻找失主,引发了网友热议。随着事件的深入调查,真相却让人大跌眼镜——这竟然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虚假炒作。而类似的一些“被反转”的帖子也在网络中屡见不鲜。

在这个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无论是浏览各种社交媒体,还是校内论坛,我们时常面临着各种观点和信息的冲击。如何在网络的海量信息和各种观点中不随波逐流,保持理性的思考,带着辩证的思维去探寻真相,成为我们必须要上好的一课。

理性思考是网络浪潮中的灯塔,它以批判之光照亮前行的道路。帕斯卡尔说过,“人是会思想的芦苇”,人和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人类能够思考。理性思考意味着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中,保持一颗清醒而自主的心灵。不盲目追随,不人云亦云,在信息的洪流中,坚定地把握自己的方向。做到理性思考,就要在信息的海洋中,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和价值观,对事物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判断。它要求我们摒弃浮躁,沉心静气,用心灵去触摸问题的本质,用理性去探寻真相的踪迹。理性思考,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在网络浪潮中,不能摒弃的是探寻真相的初心。在网络上,人们往往浮于跟风,而不愿去深入了解事件背后的真相和复杂性。一哄而上的参与让本就复杂的事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难以捉摸。每一个热点背后,都隐藏着无数双手。这些手可能来自于利益相关者、媒体机构,甚至是我们每一个普通的网友。我们的所听所见并不一定代表了完整的事实真相,没有深入探索与研究,便不能简单下定论。深思熟虑、慎之又慎的言辞,不仅是对事实的敬重、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我内在品格的呵护与坚守。

清朗网络空间的建设,需要线下的理性思辨,独立判断,也需要线上的积极回应,审慎表达。让我们不断修炼和提升自身的思考与表达能力,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理性、文明、向上的网络环境。

  《浙江大学报》 第897期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