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杭州神踪科技有限公司
看点:源于浙江大学的精准孵化,从创新到创赛,从创赛到创业,打造无创脑机精准诊疗闭环生态,成长为国产品牌领军企业。
杭州神踪科技核心团队成员均来自浙江大学,公司CEO王肃杰是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读博士,首席科学家孙煜教授在脑机接口、神经调控领域深耕。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神踪科技在脑机接口领域迅速崛起,其多导睡眠监测仪市占率领先,经颅聚焦超声神经刺激治疗仪突破无创神经调控瓶颈,公司承担省级科研项目,产学研成果显著,构建行业标准,在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奖项,致力于打造无创脑机精准诊疗闭环生态。
浙江大学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医疗健康”领域,自2017年起将“交叉驱动”作为学科建设指导方针,组建人工智能+医学的学科交叉团队,汇聚多学科交叉优势,重点培养复合型人才。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始终坚持“实践、交叉、创新”的育人理念,为以神踪科技为代表的在校师生创新创业团队提供技术验证场景。神踪科技CEO王肃杰说:“从实验室到场景落地,我们依托浙江大学多学科交叉优势,构建了一个‘医工融合创新链’,也得益于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为我们实现成功的产业转化提供了‘需求适配、生态协同、政策共振’三方面的突破”。学院大力支持团队在神经工程等学科优势开展底层技术攻关,积极推动搭建校企联合实验室,提供跨学科导师资源及市场化对接服务,助力其从实验室课题走向成立公司,实现从理论突破到产业化落地的全链条科研闭环。
2.杭州回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看点:一次SRTP启蒙,到创赛斩获全国亚军,创业十余年持续创新打造多款爆品,推动“人-AI-云”产业革新。
回车科技创始人易昊翔毕业于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脑机接口产业化先行者。2014年,脑机接口技术前景初显,手握大厂offer的他,凭借在浙大积累的专业知识、创新思维和对脑机接口改变人类未来的坚定信念,毅然选择创业,创立了回车科技,推出了全球首款“意念赛车”、全球最轻脑电减压头环、最小型化消费级脑机接口、“回车情感云计算平台”、AI智能眼镜“Looktech”等创新产品,旨在推动脑机接口技术走出实验室,实现多领域产业化应用。
浙江大学构建“四级”创新能力训练体系,涵盖百余项学科竞赛,设立创新创业学院、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实践教育平台,2024年启用浙大学子一站式科研导航平台,实现智能精准匹配导师、项目或竞赛。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构建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课程设置紧密结合实际。基础实验课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综合性实验项目让学生学会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问题。易昊翔说:“一路从‘学渣’逆袭,这源于真正的热爱,得益于学校的科研训练项目和出国境交流机会,激发了我对脑电的兴趣。在去约翰·霍普金斯读博士和从零开始在国内创业之间,我意识到清华、北大、浙大等高校在脑科学领域的科技水平不比美国差,而国内脑电波产品不多见的原因是商业化不足,我想试试,将脑电波技术进行产品化和商业化。”团队合伙人,浙大2014届毕业生李哲越说:“创业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困难一个接一个,如产品研发、市场推广等,但学院始终给了我们大力支持,对接资金、技术支持等等,是与学校、学院的紧密联结支持我们走到现在。”正是这些实践经历让易昊翔积累了丰富经验,从SRTP科研训练着手,他运用在学院所学的脑电信号采集和处理技术,设计出能识别脑电信号并转化为控制指令的电路系统,结合风扇机械结构,设计了一款意念控制电风扇,这一产品不仅展现了他的创新能力,也为回车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发展至今,回车科技凭借产业化实践,反馈行业需求,为学院教学提供案例,促进人才培养更贴合市场。公司还为学院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助力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实现了产学研的深度互动与双赢,积极建设“学院-校友”发展共同体。
3.医疗健康信息工程技术研究所实验室
看点:围绕疾病健康监测与便携式体外诊断技术,医工交叉、产教融合,培养“技术创新-工程研发-临床转化”三位一体复合型人才。
浙江大学医疗健康信息工程技术研究所聚焦“健康中国”战略,致力于医疗健康领域的智能化、便携化、精准化技术创新。研究所汇聚了生物医学工程、电子信息、临床医学等多学科团队,以“医工交叉、产教融合”为核心理念,以实践赋能工程能力,以创新驱动产业需求,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产品转化的一体化创新链条。
培养的研究生深度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重点课题及企业横向项目,围绕疾病健康监测与POCT体外诊断,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取得了丰硕成果:研发的“穿戴式血氧指环”,可实现24小时连续血氧饱和度监测,为慢阻肺、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提供居家管理方案,产品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美国FDA注册证以及欧洲CE认证,获德国红点设计奖。研发的“非接触生物雷达睡眠呼吸监测仪”“POCT尿酸分析仪”等产品也取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实现了从实验室原型到医疗产品的跨越。在“穿戴式汗液监测装置”项目中,研究生团队创新提出3D纸基微流控的无创代谢物监测方案,成功实现汗液中葡萄糖、乳酸、肌酐的实时分析,相关技术可应用于运动员训练监控、慢性肾病管理等,研究工作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支持。
研究所以“解决临床痛点、服务人民健康”为使命,通过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打造医疗健康领域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浙大范式”,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新活力。
现场展示:穿戴式血氧指环、非接触睡眠监测仪、尿酸分析仪等医疗器械产品实物展陈,穿戴式汗液传感装置、柔性微针传感器阵列等学生设计原型样品展示。
4.浙江大学Cookie创客空间
看点:打造实践动手的超大“工具箱”,致力于成为学生们激发无限创新的乐园。
2016年4月22日,浙江大学Cookie创客空间揭牌启用。玉泉校区东南角一处老旧基建仓库,经过改建后“变身”成为一个科技感、时尚感十足的学生创新创业空间,占地450平米。
Cookie创客空间特有“五区联动”的设计理念,整个创客空间分为制作区、加工区、展示区、会议区和讨论区五大区块。对摆弄动手动脑的创客们来说,这里不但有宽敞明亮的环境,更有高大上的“工具库”:3D扫描打印机、激光雕刻机、高精度线路板加工台、全套硬件调试设备等供同学们免费使用。主打研发脑电波控制设备的回车科技负责人易昊翔说,目前多数创客空间只提供场地,入驻团队基本做软件开发,像这样提供多样、高端硬件设备的创客空间在高校并不多见。
生仪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沈义民介绍,该创客空间主要面向浙江大学以硬件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团队。他表示,创客空间的建立贯通了实验室创新与社会创业的中间环节,致力于成为学生们激发无限创新的乐园。
Cookie创客空间在成为集合全浙大硬件创客人才高质量交流平台的同时,生仪学院还聘请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成功创业校友、风险投资机构人员等作为创业导师,切实提供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指导与帮助。创客空间还将定期组织公开课、路演和主题沙龙等形式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通过与校内外其他众创空间的合作与交流,建立校内外创新创业空间联盟,做好创新创业项目预孵化,将成熟的项目与团队输送到校外接受更系统的对接与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