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浙大

新闻观察:学生创业呼唤科研创新精神

发布时间:2001-10-23来源:作者:7450

近年来,风起云涌的学生创业潮遭遇“寒流”,很多学生公司纷纷倒闭。在杭州举行的西湖博览会大学生创业论坛上,专家们忧虑地指出:缺乏科研创新精神,如今已成为制约学生创业发展的“瓶颈”。
    “科研创新精神如今在大学生中、特别是那些投身创业大潮的学生中已被渐渐地冷落和淡忘。”浙江大学经济学博士生导师史晋川说。许多学生开办公司企业仅仅是为了经商赚钱,并没有多少的科技含量。学生文化素质虽然较高,但缺乏资金实力、社会阅历和实战经验,因此常常过不了多久便经营不下去。
    
    “当然,也有一些学生利用专业所长创办公司和企业,然而,这往往牵制了他们的学习精力,结果非但学业帮助不了创业,创业还反过来影响了学业。”史晋川说,这些现状的存在,导致了本该在大学生身上最容易找到的科研创新精神大量缺失,并直接制约了学生创业的进一步发展。
    
    记者同时在浙江大学勤工助学中心了解到,来要求打工的学生中大多数是大一、大二的学生,而高年级的学生则热情不高。究其原因,很多大三、大四的学生在有过一些打工或创业的经历后发觉缺少的是知识,因此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学习上。在哈佛等世界知名大学里,低年级的学生中很少有人创业,他们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观点: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创业。
    
    然而,正是这样的埋头苦读,使得科研创新精神得以依然在校园内闪耀。许多埋头实验室的“书呆子”几年后往往成果频出,小小年纪就成为科研创新型和研究型的人才,并由此为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浙江大学数学系的学生,运用数学建模的理论,把数学与生产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解决了许多生产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连续三年捧回了国际大学生建模赛的最高奖——运筹与管理科学学会奖和多个特等奖及一等奖,他们设计的许多解决方案,如今已经被成功地运用到了生产和生活之中。
    
    而类似于全国“挑战杯”大赛和杭州西湖博览会的子项目——大学生“创业论坛”这样的比赛和活动,为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精神,检验他们的科技创新成果,促进创新与创业的结合,创造了条件。浙江工业大学的包士毅,大学三年来每天寝室、实验室、教室三点一线,然而,在第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他的一项成果却被深圳的一家公司以960万元的高价买走,一夜之间便成为众人羡慕的“百万富翁”。
    
    “我不反对学生创业。”史教授说,“硅谷的成功正是得益于大批的有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大学生的努力和勇敢尝试。学生创业成功是一笔很好的人生财富,失败也是一种很好的积累,能尽快找到自己的定位。但是如果学生在有相当的专业知识、科研创新能力的积累后再去创业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挫折。”这位本次西博会大学生创业论坛的评委介绍说,创业论坛和全国“挑战杯”大赛一样,既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也是一种风险投资运作模式的尝试。参赛者通过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这不仅需要扎实的科研功底,还需要一种风险投资的意识,这实际上是一次创业的演习。
    
    “带有创新意识和高新技术的科研成果是学生创业的优势和基础。那些失败者往往把创立公司作为一种创业的试验品,具有相当的跟风倾向。”浙江大学团委书记刘军说,“创业应尽量避免盲目性,在经历了前几年的泡沫后的今天,只有将创业与科研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创业才能够真正迎来春天。”
    
    如今,已有一部分兼具科研创新精神和市场经济头脑的大学生,依靠自己的科研成果为依托自行创办公司,并获得了蓬勃发展。由5名浙江大学学生创办的磐石软件公司,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不仅公司成员扩展到了30多人,年创收达到1000多万元,而且还成功地打开了全国的市场。 (张乐 顾大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