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浙大

浙大学子网上表白:谁是我最喜爱的浙江大学老师

发布时间:2001-11-05来源:作者:10128


    往来间,师者风范沛然;
    
    谈笑中,书香墨气蕴籍——
    
     “北清华,南浙大”,作为中国最老牌的大学之一,浙江大学就像金庸小说中的“姑苏慕容”,在东南名重一时。
    
    据说当年每一个进入浙大的学子,都必须面对竺可桢校长的两句问话:“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师长的问话伴着很多人度过了在浙大的学习生活,并在他们的心中铭记一生。
    
    大学教师历来具有将追求学术成就、传授专业知识与国家、民族的振兴联系在一起的优良传统。人文精神则体现在他们的人格、信念、操守以及道德规范之中。在不同时期,不同的话语环境下,人文精神的内容不完全相同。在我国当代,大学教师的人文精神应当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能够适应21世纪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深刻变革意义上的一种新的人文精神。
    
    由浙江大学学生会主办、各学院学生会协办的青年时报杯“我最喜爱的浙江大学老师”评选活动,正是基于这一初衷,从每一个侧面来审视讲台上的老师们,与他们做一次人文情感的交流,为师生间再次架起沟通的桥梁,为新世纪浙江大学教育改革创造良好的氛围。
    
    参选老师说
    
    浙大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叶高翔教授主张“教授要上教学第一线”,在政务工作繁忙,还带博士生的前提下,长期坚持给本科生上课。更为难得的是,在大学生们普遍不重视非专业课的情况下,在他任非专业课的人文学院和管理学院都有学生投他的票。更为难得的是,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是他从教以来非常值得纪念的事情,学生的认可比任何荣誉都来得珍贵。叶教授在教学中非常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他从事物理学基础教学课,虽然内容单调枯燥,但叶教授认为观念是共通的,因此有意识地将物理学研究中体现的严谨的思想、慎密的推理贯输到学生的头脑中,在他看来,新时期合格的大学老师应该除了具备渊博的知识之外,还拥有坚毅、自信等品质和相当的人格魅力,以及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能够适应21世纪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深刻变革意义上的一种新的人文精神。
    
    在校学生说
    
    理学院大一的小张同学因为刚进浙大,对浙大老师了解不够而没有参加这次评选活动,但他心里仍然有评价老师的标准:他首先应该是学识渊博,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并且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能让学生在困惑之中得到指点,迷惘之时找到目标。
    
    在人文学院念大三的李姓同学说,文科学生普遍对物理学不感兴趣,但是叶高翔教授讲授的《物理学与人类文明》深受同学欢迎,因为叶教授不但把世界前沿的物理知识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还结合人文、历史、哲学、艺术来讲,让文科的同学也对物理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她说,现在知识淘汰率很高,几天不学习也许就跟不上发展的步伐,所以优秀的老师应该不时地充电,不能多少年都老生常谈。
    
    外语学院的两位大三的女生也是这次评选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她们说渊博的学识是优秀教师的首选条件之一,其次是高度的责任感、注重与学生的平等交流等。相比之下,她们似乎更在意教师扎实的学术功底,用她们自己的话来说:“只要能真正教给我们有用的东西,其它的我们都不太在乎,毕竟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而机能学院大二的一位男生则不完全同意她们的观点,他认为大学教师是担当传递人类智慧、知识发展的角色,但是在社会发展多元化的今天,知识、技术都在频繁地更新换代,在这种前提下教师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知识。在学生调查问卷统计结果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你希望从老师身上学到什么东西”选项中,选择B即“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占了60.85%。除此之外,他还提到教师应该具备宽容、博大的胸怀,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教师本身具备的人格魅力和人文精神对学生的感召力也是不容忽视的。
    
     《青年时报》(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