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浙大

不要让装备制造业拉“中国制造”的后腿

发布时间:2006-03-16来源:作者:3408


    新华网北京3月16日电 “三峡工地使用的为何大多是国外的车械?” ——人大代表提醒不要让装备制造业拉“中国制造”的后腿
    
    “每次经过稍微重要一点的工程工地,或者从电视里看三峡工地的场景,都会看到,使用的推土机、挖掘机以及运输车等大型车械无一不是进口的。心里除了遗憾,还有担忧。”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大学先进控制研究所所长褚健说。
    
    褚健代表认为,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完全取决于装备的水平,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重要的加工中心,但装备制造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需求。一个国家或地区要成为制造基地,首先必须具备产品创新设计能力,同时具备制造先进装备的能力,否则竞争力将受到严重制约。
    
    褚健代表以浙江省为例,分析了我国装备业的现状:技术含量太低,无法与国际先进企业竞争,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制于人。比如浙江省台州地区生产的各种缝纫机占全国产量的近40%,而且大量出口,但是其中的控制器几乎全是从韩国进口的;绍兴地区生产的纺机占全国的20%以上,但清一色是普通纺机。 浙江省目前机电产品年出口额达到90多亿美元,但绝大多数缺少自动化技术的信息技术,附加值难以提高。
    
    一些代表指出,由于装备制造业水平有限,我国现有的加工制造业,不得不大量使用进口。许多具有区域特色的产品因此一时无法达到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弱,大量的先进设备需要进口的车辆机械,花费了国家大量外汇,同时极大地限制了企业跳跃式发展。褚健代表分析,我国装备落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技术难点:一是自动化技术应用较少或几乎没有;二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较少,缺少相应的技术人才;三是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几乎没有应用,导致几乎不可能生产先进的高档装备;四是信息技术应用较少,在新一代技术标准和开放技术面前缺少集成能力。
    
    为此,褚健代表建议,利用我国高校已有的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优势,联合部分大型民营企业,开发并应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和软件技术,大力提高我国装备的自动化水平,提高装备的质量和档次。
    
    (新华社记者 慎海雄 潘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