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浙大

药还没吃下去已经知道疗效

发布时间:2006-05-17来源:作者:2917


    这两天,有关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假药案”的各种报道让人对药物安全问题更加关注。浙医一院昨天成立了一个研究中心,专门研究用药安全和对症下药问题。专家要让患者在未来可以达到———
    
    让我先讲一个古代神医华佗的故事。
    
    府吏倪寻和李延一起来找华佗看病,二人都是发热头痛。华佗诊断说:“倪寻应当用泻药,李延应当用发汗药。”二人感到很奇怪,华佗解释道:“倪寻外实,李延内实,所以治法不同。”这样分别下药后,第二天两人果然都痊愈了。
    
    昨天下午,浙江大学药学院教授程翼宇在浙医一院和药学院联合成立的临床药学研究中心的揭牌仪式上说,像华佗这样的对症下药还只是属于“粗放式”的,随着研究中心的科研进展,医生有望在患者吃药前,就知道药物能对患者产生的效果了。
    
    药物安全一再触动人们神经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药学家刘昌孝教授担任了临床药学研究中心的学术委员会主任,说起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他深有感触。
    
    “无论是哈医大二院的‘天价医疗费事件’,还是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的‘假药案’,说到底,都是药物的问题。”刘昌孝教授感慨,“这些事件在触动人们神经的同时,也让我们感觉到科学合理用药的研究迫在眉睫。”
    
    据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的统计发现,在临床发病率中,大约有30%属于药源性疾病,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的病人占住院病人的3%—5%。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引起的死亡人数居各类死亡的第六位。滥用药物不仅危及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安全,而且增加了政府和群众的经济负担,浪费了有限的医疗资源。
    
    恶性肿瘤和器官移植药物研究是重点
    
    据了解,这个临床药学研究中心将致力于通过检测分析患者蛋白质与代谢组信息,从分子水平上诊断和个体化用药,从而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浙医一院院长、药学研究中心主任郑树森说,研究中心近期将以恶性肿瘤和器官移植药物治疗为重点,开展临床合理用药研究。
    
    目前,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化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然而,现在临床使用的抗肿瘤药物作用千差万别,同一种药物对于不同的病人甚至同一病人不同的治疗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疗效,这就迫切需要对肿瘤患者实施个性化药物治疗,提高临床治愈率。“研究中心将通过对人、实验动物、细胞、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等对层次生物信息的采集与综合分析,准确全面系统地评价药物对多组织器官的作用,提供科学用药方案和恶性肿瘤药物治疗的个性化选择标准。”
    
    此外,器官移植后的药物治疗是确保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选择适当的药物和合理的剂量是治疗成功的关键。通过相关研究,医生在药物选择和剂量控制上也将更精确。
    
    看病模式有可能因此改变
    
    药物对人能起什么作用,很多人的习惯是看药品说明书。但是,程翼宇教授说,药品说明书反映的信息相当有限。“由于不同患者遗传方面的差异和不同病程对药物反应性的差异,同一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因人而异,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于同样疾病的患者,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药物和药量,不同病程适合的药物也不同。”
    
    今后,临床药学研究中心将采集患者的免疫功能信息、免疫分子信息,并建立能预测药物疗效的免疫信息数据库,从而寻找科学用药规律,并据此提出优化的药物治疗方案。
    
    这意味着,未来我们去医院看病的模式有可能因此改变。
    
    假如我们住院,医生将首先通过血液、尿液等途径了解我们的免疫信息,然后根据免疫信息,医生将预测药物对我们的作用,从而制订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少的用药方案。
    
    
    (记者孟铁通讯员王其玲 ) 2006-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