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分类新闻  高教管理

浙大青年教师热捧“交叉学习培养计划”

发布时间:2006-11-16来源:作者:17241


    在《建筑与环境》课堂上讲课的,自然是建工学院的教授,但坐在课堂里听课的,却是来自全校各学院的青年教师。这出现在浙江大学的场景,并不是在进行教学质量抽查,而是今年上半年“浙江大学青年教师交叉学习培养计划”实施后出现的新景象。据人事处留学与培训办的统计,至目前止,针对这一计划,各学院申请开设的综合性课程有40余门,经学校交叉学习协调小组讨论,确定了16个学院的18门课作为2006年上半年的开设课程,有460余位青年教师参加了学习。
    
    为着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大力加强中青年教师的能力建设,学校于2005年12月先后发文,推出“浙江大学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出国研究专项计划(新星计划)”(浙大发人[2005>52号)和“浙江大学青年教师交叉学习培养计划实施办法”(浙大发人[2005>54号)。这在国内高校均属首创,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头条的显著位置报道了这一发生在浙大校园里的新闻。青年教师交叉学习培养计划,主要是运用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优势突出的有利条件,让青年教师通过跨学科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学科思维,开阔研究视野,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学术创新和产生交叉性研究成果。这种学习方式由于选择面宽、自主性强,而受到青年教师的欢迎。
    
    今年上半年,在校院两级和各机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同时推出并实施专业性交叉学习和综合性交叉学习两个类型。综合性交叉学习方式主要面向全校教师和师资博士后人员,以45岁以下教师为主。学校将在今后5年内分期分批开设一定数量的跨门类或跨学院的综合性交叉课程,要求教师利用业余时间,主修3门课程,并鼓励多选。
    
    为了不断探索并完善青年教师跨学科学习的培养机制,学校人事处留学与培训办对2006年上半年首次全校综合性交叉学习的情况进行调研汇总。调研发现,尽管上课地点分布在玉泉、西溪和华家池3个校区,上课时间又都安排在双休日或晚上,但18门课程的到课率为85%,通过率为95%,大多数教师学习成绩优良,很好地完成了首期交叉课程的学习。同时,开课的学院对这项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各学院都派出了极强的师资阵容,院级领导都亲自参加并承担了本院开设课程的组合教学任务,。全校担任授课任务的教师共84人,其中教授博导有76人,占任课教师总数90.5%;长江特聘、求是特聘教授12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1人。所开课程的94%以上均采用组合教学方式,《材料科学导论》与《信息科学导论》、《欧美国情学》各派出8-10名学院最好的教授组合授课,突显出团队教学的风格和特点。
    
    《材料科学导论》的教师在听课感想中写道:“这次交叉学习,深刻感受到学科上和层次上的差异,特别是听到各位教授介绍科研成果时,真是感慨万分”。有更多的青年青年教师则表示,这样的学习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激励,时间不长,对我们很有启发帮助,提高快,效果好,受益匪浅。
    
    (杨 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