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颁发一系列我国科技领域的最高奖项。浙江大学共有13项优秀科技成果获得表彰。其中,作为主要参与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 ,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作为参与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是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奖项。本次大会公布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3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5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254项。
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骆仲泱主持完成的“电厂锅炉多种污染物协同脱除半干法烟气净化技术”、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应义斌主持等完成的“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水果品质智能化实时检测分级技术与装备”和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蒋家羚参与完成的“高效利用反应热副产工业蒸汽的热法磷酸生产技术”获得技术发明二等奖。
浙大医学院郑树森主持完成的“肝移植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与推广应用”,材料与化工学院韩高荣主持完成的“米硅复合薄膜的快速沉积及节能镀膜玻璃产业化关键技术”,建筑工程学院金伟良主持完成的“沿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理论及应用技术”,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学院应铁进等参与完成的“南方主要易腐易褐变特色水果贮藏加工关键技术”,计算机学院潘志庚参与完成的“多本船功能完备的航海模拟系统及其开发平台”,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徐志康等参与研究的“节能型饮用水深度处理系列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电气工程学院严晓浪参与完成的“90纳米-65纳米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大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匡参与完成的“高效、抗干扰无线宽带图传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和医学院陈忠参与完成的“癫痫发病机制及防治的系列研究”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
应义斌教授主持研发的“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水果品质智能化实时检测分级技术与装备”,针对我国水果生产方式分散、品质差异大的问题,利用单摄像机解决了双列球状水果多表面多指标同步检测的难题,成功研发了我国第一套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水果品质智能化实时检测分级装备,在浙江、广东、江西等水果主产区推广应用,彻底突破了国外产品的市场垄断。“对我来说,最开心的还不是获奖,而是我的发明从实验室走出去,造福了百姓。” 应义斌说,该项目的研发历经14年,荣誉的取得是靠的是整个团队的努力。“科学的探索很艰苦,要密切联系生产实际,这是挑战,也是动力。我们将继续瞄准产业的需求,争取研发出更智能、更成熟的面向产业进步的产品。”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纳米硅复合薄膜的快速沉积及节能镀膜玻璃产业化关键技术”,实现了低成本、大面积、大规模产业化浮法在线生产节能镀膜玻璃,目前已在国内10家大型浮法玻璃生产企业的19条生产线推广应用,打破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技术封锁和价格垄断,近3年生产节能镀膜玻璃超过1000万重量箱,新增产值10亿多元,成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典范。项目牵头人、浙江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所教授韩高荣介绍,该项目是从基础研究开始一直做到实现产业化,历时18年,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过程是非常艰难的,当中会碰到很多问题,一定要深入企业,解决生产实际遇到的各种难题,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果。”韩高荣表示:“我们的复合节能减排的政策方向,接下来要进一步研究如何降低成本,早日让节能玻璃走进千家万户。”
(周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