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7月16日在浙江大学考察时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遵循科学规律,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希望浙大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作出全面的探索,走在全国前列,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刘延东在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和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曦等陪同下,参观了浙江大学本科生教育创新成果展和科技创新成果展,考察了浙大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以高科技成果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以及在质量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科竞赛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等的开展情况,并与大学生亲切交谈,了解本科学生科技创新、创意产品的有关情况。
刘延东充分肯定了浙江大学在各项事业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和为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她说,在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刚刚召开,21世纪第一个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就要颁布的时候,我所到的第一个省就是浙江省,第一所大学就是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历史悠久,是我国最早自己创办的大学之一。浙江大学建校113年以来,为我国经济、社会、科学、文化各个领域都做出了很大贡献。特别是从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所院校合并以来,经过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浙大已经成为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很大贡献的、又富有自身特色的国际知名的高等学校。
“刚才看了科技创新展览,特别是同学们的创新成果展,感到振奋,感到鼓舞,感到眼前一亮。”刘延东说,这些年来,浙大瞄准国际科技前沿,面向国家、区域发展需求,服务重大产业,做出了很大贡献。学校提出要建大团队、接大项目、建大平台、出大成果、做大贡献,很有雄心壮志,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为科技创新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学们的创新成果,说明浙大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很有特色。学校坚持以“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理念培养人才,探索出了一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很好的路子。“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浙大全体师生员工为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表示问候和感谢。”
刘延东指出,我们国家的发展现在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教育的改革发展也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启动了中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征程。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特别强调了教育是国家繁荣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基石,号召全党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为我们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基础。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应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刘延东强调,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没有高等教育的质量就没有高等教育的大国。浙江大学作为最早进入“211工程”、“985工程”的高校,现在已经成为国际知名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要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努力,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育人为本。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人才的培养,要培养出高素质的、适应国家各条战线需求的人才;在科学研究方面,一定要上水平。要把核心技术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围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当前科技领域的重点,把科技创新提升上去;在社会服务方面,高等教育应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只有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高校的创新才能找准方向。要紧紧围绕当前我国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国际化的趋势,发挥高校的智力优势,为国家实现科学发展做出努力。
刘延东寄语同学们,要珍惜机会,好好学习,掌握本领。她说,同学们正处在我们国家发展最好的时期,站在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新的起点上,肩负着非常重的历史责任和担子。要有社会责任感,就是国家繁荣、民族振兴、匹夫有责。国家的未来要靠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来承担;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同学们今后投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宽广的科学视野,需要具备交叉、交融的学科知识;要有实践能力。把实践能力作为培养要求,真正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接班人,使自己的青春能够在为国家繁荣的奋斗过程中绽放光芒。
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李学勇,教育部副部长郝平,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中科院副院长施尔畏等随同考察。浙江省委常委、秘书长李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茅临生,副省长郑继伟和浙大校领导陈子辰、来茂德、张土乔、吴朝晖、邹晓东、郑强、任少波、罗卫东等陪同考察。
(高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