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大报道  综合

【党建工作篇】党旗猎猎映征程 中流砥柱促发展

———浙大“十一五”党建工作回顾

发布时间:2011-04-15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梁艳30939


    2010年11月,浙大与余杭区签署了《余杭区与浙江大学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三湖一带”高新科技产业发展带,这是浙大自2010年7月正式启动创先争优活动以来的一个“大手笔”,也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十二五”开局之际的一项重大举措。
    
    创先争优活动启动以来,学校紧紧围绕“服务发展、争创一流”的主题,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和特点,在探索建立服务地方的“浙大模式”、构建教职工岗位分类管理模式、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取得了实效,引起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
    
    正在进行中的创先争优活动不过是浙江大学“十一五”期间党建工作的一个缩影。从2006年进一步完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到2007年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到2008年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再到2009年“回头看”;在这五年的发展历程中,浙大每一个变化都离不开党建工作的保证,每一步前进都离不开党员的奋斗。
    
    五年里,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推进,为浙江大学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证,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在全校师生员工的眼里,党建工作看得见、摸得着,业已成为推动学校科学发展、争创一流的“中流砥柱”。
    
    
强化引领 领导干部是发展的“火车头”
    
    2008年4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期间,校党委常委会的各位成员时常出现在各学院、各单位,出现在研究所、实验室和学生宿舍,他们听取意见,指导工作,寻找学校破解难题、科学发展的良策。
    
    为了搞好试点工作,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各院级党委也形成了“双组长”的领导体系。学校领导深入全校各学院和部门牵头召开座谈会140余次,参与师生达2500余人次。
    
    终于在2008年6月,校领导班子形成了一份题为《改革创新破难题,科学发展创一流》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并公布在学校网站,广泛征求师生的意见和建议。
    
    “这份分析报告吹来务实之风。”学校的一位教师坦言,在这份分析报告中,学校领导班子少谈成绩,但对不足毫不回避,深刻而清醒地分析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及主观原因。
    
    报告中还提出了一系列整改措施,如八大行动计划和“20件实事”,成为学校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指南。在近700名师生代表参加的民主评议中,对分析报告总体评价为“好”和“较好”的达95.2%。
    
    时任浙大党委书记张曦曾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既是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努力改造主观世界的主体,更是带领广大师生员工解决突出问题、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火车头’。”
    
    早在“十一五”开局之年,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来我校考察时就指出“每次来到浙大都能感受到日新月异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是学校外表的改变,更是历届领导班子兢兢业业坚守阵地,由理想变为现实的跨越式发展的实现。浙大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建设,发挥好核心作用”。
    
    “十一五”期间,校党政领导班子发挥着党建工作的领头雁、排头兵的作用,以党建工作为抓手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努力构建学校“一条主线、五个重点”的党建工作大格局,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能力,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近日,校领导班子的身影又开始忙碌了,他们正分别联系不同单位,听取创先争优活动的阶段性汇报,对党员公开承诺完成情况及取得的效果、挖掘先进典型、加强党组织建设等情况进行点评,进一步推进创先争优向纵深度发展。
    
    夯实基础 一个支部是一个战斗堡垒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
    
    “十一五”期间,学校科学设置基层党组织,院级党组织从41个增加到52个,党支部从1425个增加到1509个。根据科研组织方式和学生教育培养体制改革,先后在低年级本科生中设立了求是学院党委,在学部中设立5个党工委和2个党委,在本科生院成立本科生院党工委。大部分学院都单独设立了学生党总支,部分规模较大的学院分别成立研究生党总支和本科生党总支。同时推进高年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形成了本科生“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年级有党支部”的党建工作格局。
    
    学校积极探索机关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结对”、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结对”、高年级党支部与低年级党支部“结对”、党员领导干部与困难学生党员“结对”、学生党员与困难学生“结对”的“五结对”机制,学校机关38个党支部600多名党员干部与学生支部结对、252个本科生党支部与教师党支部结对。
    
    “十一五”期间,学校各基层党组织紧密联系实际,创新活动方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2008年,为了扎实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科院召开服务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信息学院到国内自动化学科名校名所调研学习,环资学院应用信息化手段创新理论学习形式,电气工程学院开展了“教授进小班”主题班会活动等,学校的23个学院都结合学院实际,开展主题特色活动。
    
    2010年,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学校各个基层党支部积极行动着。管理学院管工系教工党支部以“创一流学科、谋优势发展”为主题,围绕人才培养、学科和队伍建设等中心工作,取得了扎实的成绩;计划财务处党总支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推出了“一站式服务”、“党员亮牌服务”、“不等候报账”新模式等,为师生提供更加高效、优质、方便、快捷的服务;后勤集团紫金港餐饮中心开展“三学三创”主题活动,当年就有效降低了30多万元的能源消耗;农学院本科生党总支植保第一党支部完善“红色书库”平台,建立了“红色书库”微博,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文化等等。
    
    “十一五”期间,学校大力开展“党支部建设创新奖”评比表彰和党建课题研究,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党支部建设创新奖”评比已成为我校党建工作的一个品牌和特色,2002年即开始评选,迄今已组织4届,表彰了19个组织奖、150个创新奖、32个优秀奖。“基层党建研究课题”自2004年以来的立项超过了100个。2006年,在浙江省高校党建研究会年会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全校共有党建8篇论文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之后每年都有选送的论文获奖。
    
    一个优秀的党支部必然是一个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2006年,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的机械电子控制工程研究所党支部就是这样一个战斗堡垒。党支部认为要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最终必须落实到教学和科研发展上来。支部上下形成了讲大局、讲团结、讲奉献的良好氛围,吸引了海归的高层次人才“义无反顾”地申请加入共产党。2007年5月进入机电所工作的“海归人才”李老师说:“党支部就像是一条纽带,把老师学生都紧紧地连在了一起,组织氛围非常浓厚,在支部的教育和激励下,我于07年10月写了入党申请书。”2010年,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方面,该党支部率先开展了“争当优秀研究生导师争创优秀科研团队”系列活动,以切实的目标引领发展。多年来,研究所科研经费总额和人均两项指标均列全校前茅。
    
    除了机电研究所党支部,“十一五”期间,学校涌现了一批先进的基层党组织。如荣获浙江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城市学院党委”、“农学院党委”、“理学部地科系地质所党支部”等,这些战斗堡垒都具有很强的行动力、组织力和执行力,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以身垂范 一个党员是一面旗帜
    

    “十一五”期间,学校的党员规模不断壮大、覆盖面不断扩大。截止2010年12月31日,学校共有党员32584名。学生党员16991名,占学生总数的31.09%,其中研究生党员11143名,占研究生总数的57.67%,本科生党员5848名,占本科生总数的26.67%;附属医院医疗编制在职教职工党员3902名;企业编制等其他在职教职工党员664人;离退休党员3427名;长期出国、挂靠等其他党员2747名。2003年以来,学校共发展党员27830,平均每年发展党员3975人,其中学生26813名,占96.3%。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十一五”期间,学校广大党员努力拼搏、奋发向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真正内涵。据统计,2009年我校师生中五星级志愿者(志愿者最高星级)共计35名,其中22位是党员或预备党员,比例为63%;四星级志愿者共计10名,其中8人是党员或预备党员,比例为80%;三星级志愿者共计36名,党员比例为75%;二星级志愿者共计143人,其中党员比例为70%;一星级志愿者共计35名,党员比例为61%。
    
    “十一五”期间,学校涌现了一批以身垂范、努力拼搏的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被授予省“十大时代先锋、省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的杨德仁教授是一位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党员同志,他长期坚守在高校教学和科研一线,在半导体硅材料研究领域引领前沿,用一流的业绩投身建设创新型国家。他非常注重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关心学生的生活起居,以严谨的教学、踏实的科研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与爱戴。
    
    2010年9月,高分子系三位研究生李博、吴兴杰、刘幸在植物园半山腰积极参与救助突发中风的老太太,加以援手后悄然离去、未曾留名。他们的助人事件经《钱江晚报》、浙江在线网站等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好评。党委副书记郑强高度称赞三位同学的救助行为,并代表学校给予嘉奖。三位同学都表示救人之举只是做了一名党员、一名浙大学子力所能及的事情。没想到学校还这样郑重地嘉奖我们。这些鲜活的事例展现了党员的良好风貌,体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为了营造党员争优秀浓厚氛围,2006年,党委组织部制定了《浙江大学优秀学生共产党员评选办法(试行)》,首次开展“浙江大学优秀学生共产党员”评选和表彰工作。之后,每年都根据不同主题进行评选。由于效果良好,还增加了优秀党务工作者的评比。这些优秀党员的事例被集结成册,供广大师生阅读,树立了新时期党员新形象,以党风促校风带教风正学风。
    
    党管干部 建好队伍强基础
    

    “十一五”期间,学校干部队伍年轻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深入人心,“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干部选拔竞争机制不断得到完善。“十一五”期末,45岁以下干部占中层干部总数的38.6%,女性干部占中层干部总数的21.1%;党外干部占行政线中层干部总数的20.0%,《浙江大学“十一五”干部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已经实现,中层干部中硕士以上占75%(其中博士223名,硕士145名),正高职称266名,副高职称172名,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学校高度重视党员队伍的建设和党员素质的提高,5年间,共培训入党积极分子2万余人、预备党员1.5万余人。除了常规性培训,学校积极发挥党校、MPA教育中心、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等阵地的功能,整合各方工作力量,通过全国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求是导师学校等平台,构筑“集约式”的教育培训资源体系;坚持分类指导原则,突出教育培训重点。
    
    “对于干部教育的素质提升,学校采用了各种培训形式,尽量做到‘好’和‘实’,培训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党员,还惠及广大干部”,组织部的同志说。学校每年都会举办科职管理骨干公共管理培训班(MPA)及党外中青年骨干培训班,推荐干部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直属高校领导干部专题研修班、教育部高校领导研修班、新任高校领导干部任职培训班等学习。开展各类实务培训工作,如管理骨干英语培训班、校内交叉挂职干部培训会、组织工作干部实务工作培训班、挂职干部工作会议等。还积极推荐干部到境外知名高校参加教育培训,如英国雷丁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大学等。
    
    2008年,学校为了强化正面教育效果,采取“坐下来学”、“请进来学”、“走出去学”、“联系实际学”等多种形式。学校党委领导班子带头开展学习,党委理论中心组坚持每月集中学习一次,举行专题(扩大)学习会。学校先后邀请了政府部门的相关领导来学校作专题辅导报告或举行座谈。同时积极开展世情、国情、党情、民情、校情“五情”教育。
    
    “十一五”期间,学校积极探索建立优秀研究生党员和高年级本科生党员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制度,一些学院积极探索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如电气学院推行研究所支部书记担任副所长制度等。2003年以来,学校在经验丰富的党务工作者中选聘兼职组织员215人次,他们为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帮助,对党员队伍的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风清气正 党的作风是核心凝聚力
    

    党的作风是核心凝聚力,它关系着人心向背,大到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小到关系学校建设一流大学目标的完成与否。“十一五”期间,学校通过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作风建设年”建设、党风廉政教育、惩防体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载体,扎实地推进党员作风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工作富有成效。
    
    2007年,校纪检监察工作会议提出“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按照树立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切实把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摆在学校党的建设的突出位置”。
    
    按照会议提出的要求,建立了校院两级督查机制和网络督查工作平台;各级干部“一岗双责”,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建立了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民主评议制度;作风建设更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估体系责任目标之一等。这些做法之后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并成为不断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保障。
    
    2007年,学校成立了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各院级党委着力抓好、抓实廉洁教育活动,组织干部参观法制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仅2010年就组织2600余名党员干部赴省廉政教育基地接受教育。
    
    在浙大,教师中最大的评比活动莫过于“三育人”标兵评选,每一次评选都轻易地吸引了全校师生的目光。通过“三育人”标兵评选、组建“浙江大学师德师风先进事迹报告团”等活动,引导广大教师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率先垂范”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教育学生。
    
    “十一五”期间,学校还创新了学生廉洁教育体系,做到了“四融入”。将大学生廉洁教育纳入课堂教学,在形势政策教育中设立专题,近5年受众达3万人;纳入党员发展教育全过程,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预备党员培训班中分别开设专题党课;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环节,在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中开展廉洁教育。
    
    2006年,学校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制订了《研究生学术规范(试行)》,包括了学术研究规范、论文撰写规范、论文发表规范、对涉嫌学术失范行为的处理及处理规程等内容,从制度上规范研究生从事学术活动的行为。
    
    良好的教育之外,还需要制度的保障。“十一五”开局之年,学校就印发了关于构建惩防体系的《实施办法》。还结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每年组成10余个小组对全校所有单位惩防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各方工作多管齐下。经过多年努力,基本形成了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和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具有浙江大学特点的惩防体系框架已经基本建成。
    
    2009年,浙江省浙江省委常委、纪委书记任泽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时,非常肯定浙大的创新性做法,值得其他高校学习与借鉴。目前,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总体上取得了新进展,已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学校实际的反腐倡廉建设的路子。
    
    回顾“十一五”,浙大党建工作可谓春风化雨、硕果累累。展望“十二五”,浙大党建工作将谱写恢宏壮丽的新篇章。眼下,学校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新形势下增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激发广大党员使命感、责任感,推动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正在扎实向前推进。
    
    “创先争优活动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启动‘十二五’、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实际行动上”,校党委书记金德水说,“要抓好支部夯基础,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上开创新局面。”在猎猎党旗的映照下,相信在“十二五”期间,浙江大学仍将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总要求,用实际成效推动浙大向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用跨越发展的步伐奏响时代最强音。
    
    (2011-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