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手机版栏目  要闻

浙大启动“新生之友”寝室联系制度

第二批“新生之友”自愿申请工作正在进行中

发布时间:2011-09-19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潘怡蒙68049


    9月16日,周五的下午4:15分,在这个大多数新生“有空”的时间段,浙江大学 “新生之友”寝室联系制度启动仪式在紫金港校区举行。这是自2005年浙大启动实施“一年级新生特别教育计划”以来推出的又一项面向一年级新生的“领航”计划。第一批有439位浙大教职工自愿报名,成为439个新生寝室的联系人。
    
    浙大自2005年开始实施“一年级新生特别教育计划”,通过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学长组计划、家长报告会和系列讲座、校史教育、社团展示等系列活动帮助新生熟悉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引导和提升新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帮助新生顺利完成角色转换和心理调适。6年来,虽然“计划”的内涵和形式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充实和完善,但也始终有一个问题困绕着专职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们。浙大学工部部长金海燕说,浙江大学的招生按大类录取,一年级新生实行大类培养,这对新生规划人生方向、选择确定自己的专业和实施“宽基础”培养非常有益。但是新生所在的求是学院的每位辅导员要面对200名学生,班主任要面对30名以上的学生,在新生大学生活起步的阶段,“新生之友”寝室联系制度将是一种良好的补充。
    
    2011年上半年,新到任的浙江大学党委书记金德水在对浙大辅导员队伍情况进行调研的过程中,与在新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们进行座谈,了解队伍现状和他们在工作中的困惑。在听取了辅导员们的意见和建议之后,今年8月,金德水向求是学院提出了建立“新生之友”寝室联系制度的建议。
    
    在16日举行的启动仪式上,金德水说,能进入浙大的学生都是当地高中学生中的佼佼者,但进入浙大后却发现高手如云,这对很多学生会造成心理冲击;另一方面,也有相当一部分新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是在家长和老师的严格管束下完成了,进入大学后不能适应自主学习的环境。这就需要我们设立一种制度,搭建起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顺畅的沟通桥梁,而我们的老师则需要扮演三种身份:朋友、家长、老师,这样才能开展学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成长,对学生的未来负责。他强调说,“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制度落到实处。我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天下父母心,哪个父母不想为自己的孩子成才?一所好的大学,应该一切为了学生,她既要有大楼、大师,也要有大爱。老师就是要围着学生转,学校就是围着老师和学生转,这也是我们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体现。”
    
    这项被定名为“新生之友”的制度由本科生院学生工作部和求是学院负责实施。根据学校下发的通知,具有良好师德师风并具有较强沟通能力的广大教职工都可自愿报名申请担任“新生之友”。学校鼓励具有副高级以上(含副高)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的教师、学校中层及以上管理干部、教工党支部书记等带头参加。
    
    
9月2日,面向全校教职员工的动员开始之后,不到半个月,第一批自愿报名的“新生之友”联系寝室439个,占新生寝室总数的三分之一。
    
    住在蓝田学园6-4071工科大类的重庆小伙子涂超说,他们的寝室也在第一批“新生之友”联系寝室之中,大家听说能源系的汤珂教授将成为他们的“友人”,都很兴奋,特别是其中一个叫高广哲的室友,从小的爱好就与能源分不开,这让他觉得自己忽然有了一个学业发展导师。
    
    “作为‘新生之友’,我认为最应该要做的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只有做好了人才能做好事。”浙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管敏鑫教授是第一个报名参加“新生之友”的老师,他说,“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们的掌上明珠,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所以孩子的性格不免有些娇纵,经不起风雨,我们应该接过家长手里的接力棒,以家长的身份、以朋友和老师的身份培养学生的抗击打能力、坚定的品格和人际交往能力,因为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素质,才能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中生存。”
    
    启动仪式结束后,每位到场的“新生之友”都与所联系的寝室成员相互认识、互留电话号码和邮箱。丹青学园3-419寝室的邱实拿着一封封着口的信走到了他的“新生之友”金德水跟前,把信交到了他手中。小邱说:“金老师,这是我妈妈用了四五天时间写给您的一封信,她没有读过什么书,所以信里的语言也许上不了台面,但她真的很想谢谢浙江大学,因为有了‘新生之友’寝室联系这样一个制度,让她终于对我在这里的生活和学习感到安心了。”
    
    据悉,在这个启动仪式之前,很多自愿报名成为第一批“新生之友”的校领导也已经与自己联系的寝室的新生见了面。金德水在仪式之后对丹青学园3-419寝室的学生说,你们碰到了什么困难,都可以来找我,特别是新生共性的问题,我一定会问责、解决。但你们不要以为我是党委书记,就可以“占便宜”,我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据学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新生之友”的第二批自愿申请工作正在进行中。随着工作的逐步推进,“新生之友”将覆盖所有新生寝室。
    
    (潘怡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