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上午,浙江大学西湖学术论坛举行第86次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浙大海洋研究中心主任金翔龙,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715所/浙江大学教授宫先仪及来自中国海洋大学、海军大连舰艇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康州大学的专家、教授应邀作专题报告,共同研讨海洋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为如何进一步对接国家需求推动海洋学科做大做强建言献策。
海洋信息工程涉及水下信息的产生、传输与处理和融合,包括水下传感器及其网络、海洋环境遥感等。与会专家教授分别从“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进展与发展”、“从信号处理角度看海洋信息科学”、“海洋遥感信息获取技术的发展”、“军民兼用的海洋环境与信息处理”、“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用于水下”、“水下物联网技术”等方面,展望了海洋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金翔龙院士在总结讲话中建议:抓住前沿智能网技术以推动各个学科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加强通用技术与通用材料的建设;加强公共投入。他强调,加强公共投入必须包含三个方面:建造试验场并采取统一的标准,对质量要求建立标准体系,资金投入。
浙大副校长吴朝晖出席论坛并致辞。他在介绍了浙大“十一五”期间在海洋科技事业方面的发展情况后,阐述了信息技术的时代发展特征。一是大规模数据时代,为海量信息处理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二是万物互联万事生时代,信息处理架构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三是单一处理进入系统化时代,计算机已经从计算世界与物理空间的融合、与社会世界的融合,未来还要走向与生物体世界的深度融合。他认为这些特征必将对海洋信息工程技术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他希望通过论坛,进一步加强校校合作,开展协同创新。
(谌群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