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智慧工厂是什么样的?理想的智能交通怎么实现?社会稳定安全如何预警保障?物理空间、信息空间与人类社会空间之间如何实现相互融合控制……这些愿景式的梦想,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都可以使之成为可能。但如何通过创新的机制体制来实现这一可能呢?6月22日下午,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举行的“CPS领域重大科学问题”高校协同创新论坛上,与会专家教授就为此组建的国家赛博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等进行了探讨。
浙江大学校长杨卫认为,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构造出一个复杂的信息空间,它与物理空间和人类社会空间并行发展。随着泛在互联、普适计算和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发展,使得上述三个空间的结合与交互成为可能,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CPS将如同互联网那样改变人类社会,深刻影响人类的社会生活,是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他介绍说,鉴于此,浙江大学于2011年9月,联合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以及各相关单位,统筹规划、集聚优势、多方协同,反复探讨并确定国家赛博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并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引进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目前,赛博协同创新中心已初步成形并进入实施关键阶段。在教育部的支持下,通过人机物三元协同的CPS技术,三校协同起来完全可以有效地解决引人入胜的科学问题。希望尽快汇聚力量组建国际一流的CPS师资队伍,占领CPS制高点。
论坛上,浙江大学赛博协同创新中心项目负责人孙优贤院士作了大会报告,浙江大学副校长吴朝晖、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张文军和清华大学重大专项办负责人分别代表三校,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张爱东代表协同体企业发言。与会代表还围绕赛博协同创新中心的机制体制建设等主题,从跨单位队伍建设、跨校人才培养、评价标准转变、资源和成果共享方式以及协同体分工合作模式等各方面建言建策。
论坛由浙大信息学部主任刘旭教授主持。教育部科技司和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三校有关部门、相关学科负责人及浙江大学赛博协同创新中心特邀代表等共30余位专家教授参加论坛。
(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