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大报道  现场  现场

浙大人,求是情

《求是魂》北京汇演举办校友专场

发布时间:2013-05-07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潘怡蒙 卢绍庆7310


    
    
    
    
    
5月5日晚,《求是魂》在京的第三场演出,200多位浙大在京校友和北航师生一起观看了演出。浙江大学原校长路甬祥、潘云鹤和校友们一起观看演出。《竺可桢全集》主编樊洪业、副主编沈文雄也受邀来观看演出。
    
    
“整场话剧从同学们的表现来说是渐入佳境,特别是后面几幕,竺校长晚年还坚持实地科学考察,充分展现出了他所倡导的‘求是精神’,”潘云鹤说,话剧中,竺校长对大学教育的思考表现得很透彻,里面的一些故事,他也是头一次了解。
    
    
《求是魂》在京共演了三场,校友专场是《求是魂》在京的最后一场演出。70多岁的苏老师是北航退休教师,50多年前,他还是浙江大学的一名本科生。为了赶来看这场演出,他连晚饭都还没有来得及吃。“我在大学里教了一辈子书,看到现在很多的年轻教师只把教书定位为能赚点钱和一份体面、稳定的工作,而不去思考如何更好地培养人才,所以我心里那个急啊!”苏老师说,“我希望每一个年轻人都来看看《求是魂》,好好理解竺校长关于大学教育目标的一段话,‘大学教育的目标,决不仅仅是造就多少专家如工程师医生之类,而尤在乎养成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尚,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有了那样的高度,才能干好‘教书匠’的活。”
    
    
王翰涛带着一束鲜花来到了演出现场,他说要送给参加演出的学弟学妹们。王翰涛是中央电视台6频道的一名主持人,曾经主持过《假日总动员》、《音乐擂台》、《金牌之路》、《亮妆时尚行》等多个栏目。虽然快到不惑之年,但依然带着浓浓的“学生气”。如果王翰涛不说自己在浙大念的是电子工程专业,恐怕很多人都会认为他是个文科生。“我1993年考进了浙大,机缘巧合的进了两个社团,一个是当时还在三分部的广播台,一个就是黑白剧社,也正是这两个社团让我1997年毕业后直接选择了主持人这个行业。”王翰涛说,他在传媒这一行当里一直记着“求是”的校训,也坚持着“求是”的信念,“虽然有时会被人误认为‘特立独行’,但我走的每一步,都不辜负自己是一名‘浙大人’。”
    
    
演出的现场,很多校友都流泪了。浙大1951级机械制造工艺毕业的洪福有说,眼泪真的是情不自禁地流下来的。“我想没有竺可桢,就没有浙大的今天。”浙大2008级控制系自动化专业毕业的学生李宇冲,现在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一名研究生。他和在北京读研究生的其他浙大毕业的同学一起来观看演出,“以前在学校一直对文军西征和竺校长的事迹有所耳闻,但这部剧让我们更加详细地了解和理解了浙大的历史,很打动和鼓励着我们,以后不管是读书还是工作,我们都不辱没浙大人求是的精神。”李宇冲说,离开了浙大,才真正体会到自己与浙大的血脉相连。
    
    
樊洪业先生是《竺可桢全集》的主编之一,他从1985年开始对中国近代科学史进行了研究,对竺可桢先生的一生非常得了解。他说,浙大排了《求是魂》这部话剧,是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整部话剧体现出了竺可桢的办学理念和求是的科学精神,平实地记录了竺老的生平片段,不夸张。沈文雄先生是《竺可桢全集》的副主编之一,也是竺可桢先生晚年的秘书。“这部话剧还要在科学性上要再推敲,细节上再多下些功夫,字幕再多做一点,‘日记’放在书架上可能会更好些……”沈文雄先生在演出结束后,提出了许多进一步改进的建议,比如可以把竺先生日记中的真迹扫描下来作为背景,也许能引起更多的共鸣。
    
    
(文 潘怡蒙/摄影 卢绍庆)
    
    图片说明: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浙江大学原校长路甬祥院士,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原校长潘云鹤院士,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原副书记刘锡荣,全国人大常委兼华侨委员会副主任、致公党中央副主席王宋大,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建中央副主席陈明德,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程东红,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王春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胡凌云,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吴朝晖,贵州大学校长郑强,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司长罗云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程基伟,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任少波等与校友们一起观看了演出,并在演出尾声上台与演员亲切握手、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