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浙大

山海砺志建新功

——党中央、国务院邀请优秀专家人才代表北戴河休假侧记

发布时间:2025-08-09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张洋10

暑期的北戴河,阳光跃动在蓝绸缎般的海面上。

  8月1日至7日,受党中央、国务院邀请,60位来自各个领域的优秀专家人才,暂别实验室的精密仪器、工厂的轰鸣产线和书斋的浩繁卷帙,相聚于这片美丽的海滨,享受一段精心安排的休养时光。

  邀请优秀专家人才暑期到北戴河休假,是党和国家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性安排。今年休假活动的主题是“建功新时代”。

  几天来,专家们沐浴在党和国家的深切关怀与温暖中,倍感振奋,矢志在各自岗位上勇攀高峰、再立新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智慧和力量。

殷殷关怀似海深

  专家们甫抵北戴河,暖意便悄然环抱。“党和国家安排休养,把人才放在心上,这份心意太厚重了。这里环境优美、服务贴心。与各领域顶尖专家朝夕相处、深入交流,这是难得的宝贵机会。”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钱乘旦说。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才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关键位置,作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部署,在很多场合以不同的方式礼敬人才,引领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8月3日,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在北戴河看望暑期休假专家,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广大专家人才致以诚挚问候。

  这次受邀休假的优秀专家人才,星光璀璨:既有在科技前沿开拓创新的先锋,也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深耕的学者;既有功勋卓著的资深专家,亦有朝气蓬勃的青年才俊,其中40岁以下的就有8位。

“受邀参加此次休假,是荣誉,也是动力。这不仅是对我们青年一代的莫大认可,更饱含着沉甸甸的期许。”今年33岁的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冯建东说,“我们要积极担当作为,敢于挑战前沿难题,勇啃科研‘硬骨头’。科研之路漫长而艰辛,需要坚持干到底的精神。党和国家给予的这份温暖与力量,正是我们无畏前行、勇攀高峰的底气。”

  “这份关怀,是对我们千千万万奋战在制造一线工人的巨大鼓舞,我一定带回企业、带回车间、带回班组。”国机集团中国二重8万吨模锻压力机班组长叶林伟动情地说。今年39岁的他,是世界最高等级8万吨模锻压力机首位操作手,与团队一起攻坚克难,成功研制C919关键部件。他说:“我将把这份温暖化为最炽热的行动力,与同事们扛起责任、加倍努力,继续深化新型材料研究,精进每一项操作工艺,确保我们锻造的每一件产品都过硬,让国产大飞机飞得更高、更轻盈、更安全。”

智慧激荡如潮涌

  虽是休假,思考却从未停歇。沙滩上、庭院里,处处可见专家们交流的身影。思维的光点自由跃动、相互碰撞,交织成一场场头脑风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在一次交流中,徐兵河一开口,便立即引来大家的关注。作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主任、主任医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的分享振奋人心:在抗肿瘤药物研发领域,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肿瘤新药获得广泛认可,中国学者领衔的多中心研究也越来越多……

  “重大医学突破,往往需要超越单一学科的藩篱。”徐兵河格外珍视这次难得的跨领域交流,“期盼通过彼此间的融合创新,争取医学健康方面的更大突破。”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突破“卡脖子”难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青年人才的培养……专家们谦逊交流,相互启迪,共谋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是讨论的焦点之一。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大模型的进化路径、算力挑战与安全隐忧,牵动着每个人的思绪。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周伯文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角逐,本质是国力的竞争、未来的竞争。”他呼吁,进一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加快培养战略性人才、青年人才、复合型人才,“希望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通过‘高强度要素投入+高集中任务攻关+高密度人才历练场’的培育模式,发现、选拔并培育出一批战略科学家,更加有力地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谈专业,专家们热情洋溢;听分享,他们求知若渴。来自不同的领域、从事不同的工作,他们都怀着一颗赤子之心,都是为了一项共同的事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累不累?怕不怕?”

  “加入航天员队伍的那一刻起,充盈内心的便是那份沉甸甸的家国使命。英勇无畏,忠诚奉献,我早已做好了为祖国航天事业奉献一切,甚至牺牲一切的准备。”在一次交流中,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王浩泽的回答,赢得阵阵掌声。

  “这次休假,我深感党和国家对我们航天人,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关爱与托举。”她坚定地说,“每一次飞天,人们看到的是站在聚光灯下的航天员,这背后是千千万万名无私奉献的航天科技工作者,是伟大祖国这最坚强的后盾。未来,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奋斗不息。”

星辰大海再启航

  “要有长期主义精神,以十年磨一剑之功,潜心求索”;

  “朝夕必争,哪怕早一天研发出来,那也是胜利”;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只要有学习能力,我们就永远年轻”;

  …………

  海风猎猎,吹拂着古老的山海关城楼。澄澈的晴空下,万里长城如巨龙般蜿蜒入海,见证着历史的沧桑与时代的奔涌。专家们的目光掠过眼前浩渺的渤海,投向更辽阔的远方——那是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是国家富强的壮丽图景。

  大家表示,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志存高远、爱国奉献、矢志创新,努力在各自领域推出更多原创性、引领性、标志性的重大成果。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分享了3个心愿:学成归国,建立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领域实验室;对标国际顶尖,创建一流国家科研机构——前两个愿望已然实现,我国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领域的研究水平已跻身世界前列。“第三个心愿,就是要通过不断地培养创新人才,持续深入开展量子研究,为我国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成科技强国贡献更多力量。这份使命,激励着我们不懈奋斗。”

  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颜宁深耕离子通道这一生命科学关键问题的研究。她说:“许多疾病,如心律失常、癫痫、疼痛综合征乃至某些神经退行性疾病,都与离子通道的功能异常密切相关。阐明其工作机理,不仅是揭示生命本质的基础科学突破,更是研发下一代精准药物的基石。期待科研成果能更好地守护群众生命健康。”同时,作为科研机构管理者,“要积极为引进的人才提供服务与保障,帮助他们心无旁骛、潜力尽显,争取在基础与转化研究引领前沿”。

  深空探测的脚步亦铿锵有力。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描绘着蓝图:“我们计划发射嫦娥七号、嫦娥八号。我们的目光不止于此,后续要迈向更远的深空,目前至少已经对准了火星。我们还关注对地球具有潜在威胁的小天体,探索改变小天体运行轨道,确保地球家园的安全。”

  海浪滔滔,征帆再举。短暂的休假,积聚起更加澎湃的动能。专家们心向星辰大海的壮阔航程,以更饱满的激情奋楫争先、踏浪而行。

(《人民日报》2025年8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