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学头条

一条气动“蛇”拿下金奖

发布时间:2014-05-22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吴雅兰 张鸯17235




    2014年4月,瑞士召开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负责给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项发明“打分”的评委们,特别青睐一条诞生于浙大玉泉校区的“蛇”,为它颁出了一个金奖。
    
    这条蛇能在湿漉漉的草丛里自由地爬行,碰到障碍物就灵巧地避开或者翻过去;如果你给它设置一个迷宫,它会循着S型的路线优哉游哉地穿越。甚至,它还能帮你“捡”东西———一款新型的蛇形机器人。“蛇爸爸”,浙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汪文广、张京韧、陈高翔和方诗麟给它起名为AirDancer。
    
    要够“柔软”才像蛇
    
    
灵感来自于一个“偷懒”的想法。一天晚上,方诗麟躺在床上听歌,不小心把mp3掉到床缝里了。方诗麟突然想到,如果能有个机器人像蛇一样灵巧又听话就好了。
    
    方诗麟和小伙伴们一搜,果然有“蛇”,可是它们大多是有电机或舵机驱动的,在自由度、越障能力、环境适应性等方面都有欠缺。他们想到,机电所刘昊副教授上过《气动电子技术》课,如果采用气动的方式驱动,是不是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呢?
    
    刘昊听说了同学们的想法,很赞成:“大家都在做电动机器人,你们做气动的,很有创意!能自己提出创新的思想并努力实现,很好哇。”刘老师向四位男生开放了实验室,还把他闲置的一个实验装置拆了给他们用。
    
    蛇之所以能适应各种复杂的地理环境,成为越障能力最强的生物之一,是因为它有柔软多变的身躯和多种运动形式,怎样让机器人也能像蛇那样自由蜿蜒呢?刘老师启发四位男生,微型气缸可以使机器人做得小巧又灵活。于是,四位男生开始了第一代蛇形机器人的研发。
    
    4节蛇身可以变换4096种姿态
    

    第一代的机器蛇直径只有69毫米,这就要求所有的零件也是迷你型的。比如关节轴承,市面上大多数的直径是15毫米,但他们需要的是直径6毫米的。网上查了下,都没有现货,需要500个才能定做,而他们只需要30个关节轴承。
    
    方诗麟和陈高翔只能到机电市场碰碰运气。第一次去,问了一圈都没有。他们回来歇了一天,又去了一趟。有个摊主很好奇,“你们是哪里的?要这么小的轴承做什么呢?”方诗麟和陈高翔如实相告。后来,热心的摊主来电话说,终于找到微型轴承了。
    
    蛇身机械结构有12个微型气缸和1个手指摆动气爪。12个微型气缸组成了四个蛇身模块,每个蛇身并联机构有3个“关节”,整个蛇身有13个自由度。气缸充气就会伸长,放气就会自动复位,也就是说每个气缸都有两种姿态位置,这样算下来,理论上整个蛇身共有4096种姿态。蛇身的后面还拖着一条“尾巴”,也就是气管,后面连着气动控制系统。
    
    刘老师说,“他们首次把气动驱动和并联机构引入了蛇形机器人领域。”与同类蛇形机器人相比,同样大小的体积,并联机构能够输出更大的力,而且所使用的并联机构恰好与气缸运动方式相结合,省去了大量的减速装置,使得结构更为紧凑,更为简单。
    
    
绝招:潮湿的管道中也能行走自如
    
    
汪文广特别研究了蛇的运动步态。蛇的各种运动方式都是靠身体与地面的摩擦,并且适时地改变自身的姿态来实现的。他由此提出了最初的运动方案。
    
    张京韧是4位男生中动手能力最强的,平时经常帮同学修自行车,当张京韧把运动方案转换为代码导入之后,机器蛇却没有按照预想的前进,而是“原地踏步”。
    
    “一定是哪个参数出了问题。”刘老师和大家一起根据蛇实际的运动过程讨论分析其中的原因,由张京韧和陈高翔不断地对步态进行修改,最后使得蛇渐渐按照他们的想法去运动。
    
    “机器蛇很调皮,有时候喜欢跟我们反着来,程序明明是向左拐,蛇却翻滚着向右去,调试过程有点烦人,但当看到蛇按照我们的设想做动作的时候,就好高兴。”蛇终于动起来了,其他三位男生送给张京韧一个美誉,“驭蛇大师”。
    
    “由电驱动的机器蛇是‘刚性’的,做动作比较生硬,我们的机器蛇是‘柔性’的,就很灵活,而且因为没有电气元件,AirDancer可以在其他同类机器人不能到达的环境中,比如潮湿的管道中,依然行走自如。这个显著的特性使得它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刘老师说。
    
    2014年3月,四位男生和学弟们一起研发了第2代的机器蛇,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更换“皮肤”。
    
    (文 吴雅兰/ 摄影 张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