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大报道  现场  现场

集结号吹响后的浙医二院

发布时间:2014-07-10来源:钱江晚报作者:李阳阳 方序6410


    7月5日傍晚,7路公交车爆燃后,人们没有选择第一时间去指责元凶,因为一场生死救援正等着所有人。
    
    伤者在众多热心市民的帮助下,被紧急送往医院,事故现场渐渐恢复了平静。然而,在抢救室里,大战才刚刚开始。
    
    这次伤者中大都为烧伤。作为国家级和浙江省烧伤救治技术指导中心,浙医二院成了这场战斗的核心战场——大批重伤员汇集至此。截至昨晚记者发稿,事故中16名重伤者都被送进了浙医二院,其中14人做了切管手术,不少人仍未脱离生命危险。
    
    从傍晚5点17分第一位伤者被送进急诊室,到7月6日凌晨2点多,第16位重伤者病情稳定,前后9个多小时,百名医务人员与时间展开了一场赛跑。
    
    第一个进医院的是父母搀扶着的一位小姑娘
    
    
医院通常都是双休日轮休制的。7月5日星期六,到了傍晚,不少科室也都已经下班了,最忙的非急诊室莫属。浙医二院急诊室同样如此,对于工作多年的护士王萍来说,这再平常不过了。
    
    傍晚5点17分,一个17岁的小姑娘在父母的搀扶下,一瘸一拐地走进了急诊室,王萍照例为他们登记联系医生。“她主要是下肢被烧伤了,有点严重的,医生在给她处理伤口的时候,她的父母说是在公交车上被烧伤的。”在急诊室,什么样的病情都见过,所以王萍并没有多想。
    
    几分钟后,又一对母女出现在了急诊室。“两个人都是赤脚走进来的,也说是在公交车上被烧伤的。”联想起前面被烧伤的小女孩,直觉告诉王萍,可能是发生大事了,后面可能还会有大批病人。
    
    此时,烧伤科值班医生岑航辉也感觉到情况不妙。“接连多个烧伤病人,而且受伤都很重,肯定是有原因的。”
    
    渐渐地,急诊室门口的救护车声音越来越密集,甚至连警车都赶到了急诊室门口。此时的浙医二院急诊室已经有了5个烧伤病人,还有一个7岁的小女孩,全部都是大面积烧伤。
    
    “急诊1楼,333!”迅速响彻医院
    

    “333”,这是抢救生命的集结号。
    
    虽然是休息日,但是在医院都有一个总值班,负责及时作出应急反应。
    
    7月5日傍晚5点30分,急诊室一边抢救病人,一边将收治多名烧伤病人的情况反馈给了当天的总值班金丁萍。按照流程,信息很快被传给了浙医二院医务部主任张秀来,那时他正在家里。“那天正好轮到我休息。当时电话打给我的时候说已经有4个病人被送来了,都是严重烧伤。还说后面还有人要送过来。”
    
    与此同时,其他渠道信息也传到了张秀来手机里。张秀来决定,启动应急方案——5点50分左右,浙医二院所有区域的广播里传出了一串让很多患者听不懂的暗语——“急诊1楼,333!”。包括医院地下室、洗手间,“急诊1楼,333!”被一遍遍地重复。
    
    张秀来向记者解释说,“急诊1楼,333!”, 这个呼叫代码好比医院的“集结号”。“当同时出现三个以上严重病人时,我们会根据情况判断启动全院的呼叫,目的就是提醒在院区的相关科室医务人员,急诊1楼需要紧急支援,除了333,还有其他的数字,代表其他的特殊情况。”
    
    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暗语,为的是能够在短时间内第一时间通知相关科室的工作人员。因为患者听不懂,所以不会造成恐慌。
    
    内部广播发出只是第一个“集结号”,但是并不能保证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都在医院。所以第二个“集结号”就是立即电话联系相关科室负责人。而此时,浙医二院的陈书记也已经赶到了医院,远在四川出差的院长王建安得到消息后,亲自给科室负责人群发短信,并迅速预订了6日凌晨最早一班飞机赶回杭州。
    
    大约1个小时后,烧伤科、急诊科、麻醉科、耳鼻喉科、重症科、行政后勤等保障部门……全线集结!
    
    2名医生4名护士对应1名伤员 “一对一”绿色通道全面启动
    
    
浙医二院烧伤科主任、国内著名烧伤科专家韩春茂那时在家里刚端上饭碗,手机突然响了。“急诊室收了5个烧伤病人,都很严重。”刚放下电话,另一个老朋友的手机又打过来了。“市一医院院长,我的老同学,他说他那边也有很多烧伤病人。”放下碗筷,韩春茂直奔医院,路上又给科室20多名医生护士打电话,就6个字:“马上医院集合!”
    
    正在医院食堂吃饭的呼吸科专家、浙医二院副书记王凯,从广播里听见了“333”,知道出事了。“我也是因为加班所以在食堂吃晚饭,当广播里放出333的消息后,食堂的氛围一下子就紧张起来,医生护士丢下碗筷都往外跑。”
    
    陪太太刚到餐馆的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赵小纲也接到了电话。“难得周末,我们去庆春银泰逛了一会,正准备坐下来吃晚饭,知道这么多病人,我赶紧开车赶到医院。”
    
    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何建国并没有接到电话,但碰巧他当时就在医院附近,而且听多个同事说起,正在休息的他也跑到了急诊室。“当时我换完衣服(白大褂),急诊室病人在增加但还不多,这时候家里来电话,我才知道发生公交车燃烧事件了。”
    
    此时,各个科室已经没有了界限,所有医务人员一致对待新进病人,以一个患者为中心,2名医生、4名护士,快速办理,全部绿色通道。
    
    
    突然出现的大量病人,对医院本来就紧缺的床位也是一个考验。急诊室可以腾空的都腾空了,但处理完一个病人必须马上转到监护病房。“光ICU就腾空了四个床位。”赵小纲回忆说。
    
    通宵达旦,终于安顿好了病人 食堂的片儿川被卖得一碗不剩
    
    
与此同时,各医院的重伤员也在向浙医二院汇集:市一医院5人、消防医院3人……
    
    事发后,很多伤者被就近送到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一医院”)抢救,但是该院没有烧伤科。傍晚6点多,大量病人来不及转院,浙二烧伤科陈国贤主任医师带着几名专家赶到了市一医院,帮助做前期抢救工作。
    
    但重伤病人最终还得转院至浙医二院。至7月5日晚上9点多,浙医二院已经收治了13名重度烧伤者。
    
    大面积烧伤的患者,医生的治疗方案首先就是保命。重伤者大都呼吸出现问题,气管切开手术是第一选择,在耳鼻喉科主任杨蓓蓓的带领下,手术一个接一个。
    
    切管手术后,考虑到烧伤病人容易脱水,紧接着就是补液,在麻醉科的配合下,通过骨经脉穿刺等方式,快速补液努力使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前两道都是保命的快速处理措施,后面才是清创、包扎防感染步骤。
    
    说起来简单,但实际过程中却是各种意外都可能发生。
    
    晚上7点多,一个偏胖的男性烧伤患者,在做完切管等各项急救措施后,医务人员准备将其从急诊室转到监护病房,就在这时,病人心跳几乎停止。“送之前他稍微颤动了一下,然后就是呼吸有问题,我赶紧上前查看,发现插进他喉咙里的气管,因为他抖动,插进去的气管发生了移位。”眼看病人心跳就要停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何建国紧急进行心肺复苏,立刻插管开放气道及时供氧,前后不过30秒,病人醒了过来。
    
    晚上12点多,医护人员终于把第15位重伤者安顿好,但是大家都不敢掉以轻心,因为很多病人的病情都还不稳定。此时,和赵小纲一样,很多还没来得及吃晚饭的医务人员才有空去医院食堂,食堂的片儿川都卖光了。
    
    凌晨2点,韩春茂的电话又响起了!是杭州笕桥医院打来的,那边一个伤员出现紧急情况,需要支援。韩春茂、李立彬(浙医二院ICU主任)、陈国贤直奔笕桥,直到昨天上午8点,这名重伤者转入浙医二院。
    
    ……
    
    昨天上午,记者再次在病房见到韩春茂,他眼球里还有血丝,一夜未眠的他已经开始查房了。
    
    那一夜,很多人都和韩春茂一样,不敢回去休息。他们都选择,在医院呆了整整一夜。
    
    而任务,远远还没有结束。
    
    (钱江晚报 A0006版:热点•杭州7路公交火灾 2014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