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大报道  学术  科研

中国医院首例三焦点晶体植入手术成功

术后裸眼远、中、近视力均清晰明亮

发布时间:2015-12-27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周炜15414


    “老花眼”是所有中年之后的人都必会经历的麻烦,尤其当老花再加白内障,更会给人的视觉带来极大的不便。今年12月7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姚玉峰教授团队国内医院率先成功实施三焦点晶体植入手术,治疗老花和同时治疗白内障,患者术后12小时远、中、近三种视力即恢复到1.0。这一技术给老视和白内障患者带来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单焦”之困

    
    老花,是人的晶状体失去弹性引起,白内障则是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发生浑浊所致。对于白内障,传统的手术,是将晶状体内部的物质“掏空”,再植入一枚人工晶状体。但术后,患者只能获得看远距离的清晰视力,不具备变焦能力。开车看仪表盘,看书和手机依然“力不从心”。
    
    
“事实上,基本上所有的人在45岁以后就会出现老花,事业正当时,眼睛需要聚焦的距离很多样,不可能不看书、不开车,因此仅恢复一个远距离的视力,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作为一个眼科医生,怎么解决人类的视觉寿命问题,我很关注。”姚玉峰说,“人的晶状体是一个精密的无极变焦的‘装置’,如果当下还没法完全模仿无极变焦,是否可以先实现多焦点变焦呢?”
    
    
5年前,姚玉峰教授在欧洲的一次学术会议上得知,一位德国的临床眼科医生研发一种新型的手术,“依托材料和光学研究的进步,他们找到一种人工晶体可以设计出三个焦点。会后,我和他做了详细的交流,并持续追踪了五年,这项技术目前德国每年要实施一万例左右治疗老花或者同时合并白内障的病人。”
    
    
姚玉峰介绍,三个焦点可以应对三个需要,看远(5米,比如开车看路),看中(1米,例如看仪表盘)和近距离(20—40cm,例如读书看报), 这向模拟人晶状体的无极变焦迈出了关键一步。
    
    筹建国际顶尖“手术台”
    
    
一年之前,姚玉峰获知三焦晶体已进入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的审批程序。为此,立马着手引进高精尖的手术设备、筹建能实施这一手术的专用手术室。今年十月,三焦晶体正式获得批准在我国上市,同时邵逸夫医院也完成了实施这一手术的所有工作筹备工作。 “这个手术和之前普通的白内障手术步骤大致类似,但对于人工晶体的计算,对于手术医生具备屈光知识的要求,以及对于手术的精准性,创伤小等要求更高。”姚玉峰说。
    
    
医院从引进的国内首台术中无痕导航系统—CALLISTO eye以及相匹配的手术显微镜,为帮助医生精确地完成这一手术提供了重要条件。这套系统是目前全世界最高端的眼科手术导航系统,它就像GPS导航仪一样,能够精确指导医生对每一个手术步骤实施精确定位,把医生实施的手术切口部位、大小、方向,人工晶状体植入等,在导航的指引下精确到极其微细的范围之内,保证手术过程几近完美,让操作误差降到最低。
    
    
第一位接受三焦点晶体植入手术的患者是一位48岁的企业家吕先生,他平时热爱运动,享受自驾的乐趣,但因为视力问题,不得已于六年前放弃自驾,日常活动也深感不便,非常无奈。12月7日实施的手术后,吕先生不到12个小时即达到看远、看电脑屏幕、看手机、看书看报纸的视力同步恢复到了1.0。术后一周的视力达到:看远5米为1.2, 看中80cm为1.0,看近40厘米仍然为1.0。
    

    
考验医生精准“设计力”

    
    三焦点晶体植入手术的材料,是将一块长11mm的弹性材料卷成 “筒”,装入我们自己的晶状体的囊袋中。据介绍,目前邵逸夫医院实施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创口”是1.8mm,,属于世界最高水平的最微创手术。
    
    
虽说三焦点晶体植入手术的材料和手术辅助设备目前都为国外引进,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仍是医生团队。“医生必须具备两个能力。第一是手术的能力,需要把白内障精确地拿掉,然后把人工晶体在极小的创伤下放进去,这是眼科外科医生的基本能力。第二则是精准的“‘屈光能力’,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选择最匹配的设计方法,为病人‘定制’不同的人工晶体参数。”姚玉峰介绍,目前厂家提供的晶体度数是普适性的,医生要经过精准的计算和设计,为患者提供最为匹配的晶体,“这关键取决于医生的推算和判断。”
    
    
“事实证明,基于我们判断而设计的植入方案非常理想的”。 姚玉峰说,“为每个病人量身定制的手术方案和晶体植入方案,要与病人眼睛的精确参数完美匹配,才能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在第一例的成功实施之后,团队将以论文、学术报告等学术交流的形式,向更多的中国医生推广这项技术,为维护中国人的视觉健康做贡献。
    
    (周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