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国首个直流输电工程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6-03-09来源:校友作者:吴伟理 编辑:王若青5210


    推动
    

    1975年4月30日,我作为舟山电厂代表参加了省水电局召开的舟山直流输电第一次会议。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统一思想,建设舟山直流输电工程。参加会议的有省、地有关单位和浙江大学的代表。浙大戴熙杰教授在会上作了关于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和国内外发展情况的介绍。其实,从3月份开始,戴教授就一次又一次地到位于梅花碑的省水电局介绍高压直流技术,说服省局采用直流方式向舟山供电。每次介绍,会议室内总是挤满了人,大家非常关注这项新技术。戴老师深入浅出地介绍直流技术和发展动向,让人们听得明白。当时要说服大家在向舟山输电工程上采用直流技术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国内直流输电技术研究还在实验室阶段,直流设备制造更是一片空白。事实上,戴教授和他的同事们长期以来都在研究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也没有中断过。戴教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态度、热心详细的介绍、耐心谦虚的讨论,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1976年4月23日,水电部在舟山召开了为期四天的舟山直流输电工程科技论证会议。这是我国从事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研究领域的第一次专家大会师。浙大老师们为开好这次重要的会议做了详细的准备,并与省局共同提交了舟山直流方案。经过反复论证,与会代表对省局和浙大老师的方案达成共识。水电部明确表态认可了舟山工程建设方案。戴熙杰教授和老师们的严谨、充实、超前的科研工作,确保了我国首个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将在浙江落地实施。
    
    
建设
    
    1977年3月1日至6日,水电部、一机部和省水电局联合在舟山召开舟山直流输电工程科研、设计协调会议。这是舟山直流输电第一次大型科研、设计协调会议。在这个会上,我国从事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科研、设计和设备制造方面专家纷纷建言献策,一共列出了二十三项要研究的重点课题、五十多要研制的新设备。毫无疑问,舟山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一切都还刚刚起步,项目中有很多工作都要协调安排好逐一展开。
    
    1980年12月26日,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联合批复舟山直流输电工业性试验工程计划任务书。我一直关注舟山直流工程的建设,所以向戴熙杰教授提出,希望能跟戴教授再学习一些直流输电技术。戴教授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我这个请求。我于1981年9月以进修教师身份回母校发电教研室进修学习直流输电技术,戴熙杰教授成为我的指导老师,亲自为我安排教材,指导学习。
    
    1986年4月22日省电力局下文成立舟山直流输电逆变站,我被任命为首任站长。舟山直流输电逆变站是我国首个直流输电逆变站,作为站长,我不仅要带领队伍参加直流新设备的安装调试和联合调试,尽快地建设好直流输电逆变站,而且要培养出一支能够肩负起直流输电日常运行和维护任务的队伍。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挑战。戴教授传授给我的直流知识,这时起了重要作用。
    
    1987年7月,我带领二十多位员工来到浙大电力系统动模实验室培训,戴熙杰、赵礼生、吴国炎、江道灼等教授和实验室葛工又为我们第一批直流运行员工制定培训计划,亲自上课,介绍舟山直流系统的运行特点和注意事项,让我们在动摸装置上进行仿真操作训练,掌握不同运行状态下的要点。
    
    
启动
    

    1987年11月27日,在完成一系列操作后,我按下最后的合闸按钮,强大电流输入舟山,见证了中国首个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顺利投运。成了!我为舟山直流输电工程填补了我国高压直流输电的空白而激动,为浙大戴熙杰教授和直流输电科研团队老师们多少年的心血有了实实在在的成果而自豪。
    
    舟山直流工程实施中浙大发电教研室出版了我国直流输电领域的第一本专著《直流输电》,并培养一个又一个研究生、博士生,促进了我国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进一步的发展。发电教研室不仅是首个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设计参与者,同时还是舟山直流工程顺利投产的坚强保证。正是得到了老师们的指导,才顺利地完成了整个工程调试、联调、启动和试运行工作,没有发生过一次误操作。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舟山输电工程上获得成功与浙大老师敢于创新,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卓有成效的科研是分不开的。没有戴熙杰教授等老师多年来扎实的科研基础,没有他们的大胆建议、耐心宣传、不懈努力和周密准备,就没有舟山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四十多年过去了,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已经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西电东送、大电网联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舟山直流输电项目今天虽然已完成了历史使命,但它始终是我国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被写入了中国电力史册。
    
    
    
(作者简介:吴伟理,浙大电机系工企专业63级(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