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启真新论

让抗疫情、保运行“两手抓”可操作、可持续

发布时间:2020-02-15来源:半月谈作者:郁建兴717

2月12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研究加强防控工作。会议指出,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要以实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为抓手,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要按照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原则,以县域为单元,确定不同县域风险等级,分区分级制定差异化防控策略。

事实上,自2月4日以来,湖北以外省市新增确诊病例数逐渐趋于平稳,部分省市已经呈现下降趋势,疫情防控工作,是时候深入思考如何抗疫情、保运行“两手抓”了。

近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关注并讨论复工复产问题。部分省份已明确提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恢复生产”、着手平衡多元公共政策目标、将疫情防控工作调整到更具包容性的新阶段。只是,既要抗疫情,又要保运行,地方政府不免为难。抗疫情,就必须控制人员流动,限制复工复产,市场主体一片骂声;而保运行,势必增加人员流动和集聚,加大病毒传播风险,万一出了集聚性感染,问责肯定少不了。各地干部普遍期待的,正是让“两手抓”不相冲突的可操作、可持续之策。那么,到底该从怎样的治理新思路入手,才能同步打赢防控阻击战和发展总体战?中央精神非常明确:以县域为单元,分类、精准施策。具体而言,我们还应该考虑以下具体措施。

首先,省或设区市政府增加制度供给,赋予基层更大的自主权。能不能放松管控,多大程度可以放松管控?县区、镇街的干部最有发言权。省或设区市政府可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传染病防治法等,确认县级政府制定并实施“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具体方案的主体责任;推动各县级政府因地制宜制定“两手抓”方案,并报设区市政府备案。赋予基层自主权,是否让基层变本加厉,采取极限防控措施?这种情况的确可能发生。不过,当一些地方保持疫情下行且不反弹,同时经济社会活动逐渐得到恢复时,别的地方自然会跟进调整策略。这样的效仿,是可以期待的。

其次,省或设区市政府可会同传染病和公共卫生专家、行业协会商会代表等,讨论制定科学、稳妥的企业复工条件指引,进而协助基层政府以监管代替审批,规范企业“对标复工”,从而改变各地用于审批企业复工的指引性条件过于抽象、缺乏可操作性的现状。

再次,除了授权和指导,高层级政府也要为基层政府的行为划边界、设底线。面对多地存在的众多法律风险点,法院和司法部门可考虑专门出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依法行政指导意见,严格敦促各地在疫情防控中依法依规开展工作,严守程序正当、执法有权、治理有据的底线。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很多惠企政策,这些政策的最终落实都要靠人。但现实情况是,基层大多已经超负荷运转,许多基层干部已经连续奋战近一个月没有休息。基层人手不够怎么办?这个时候,就需要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各方主体的资源和禀赋优势,群策群力,共渡难关。

具体来说,可以考虑打破已有的班子划分,充分调动人大、政协的力量。人大、政协机关的领导干部大多有党委、政府相应业务部门的工作经验,有些甚至是特定领域的专业干部,具备丰富的业务知识。考虑到“师出需有名”,可以由党委牵头,组成“两手抓”专项工作组,根据业务类型设置多个专业小组,由分管副职或在特定领域具有权威性和领导力的其他干部,担任小组组长,根据干部和工作人员的业务经验和动员能力,分配到不同的小组。前期通过远程在线办公等方式参与政策讨论、任务分配、需求对接等工作;待疫情进入相对稳定期,各小组深入各业务对象一线,监督落实政策。

同时,还应该扩大社会力量参与。各行业主管部门可以动员行业协会、商会等,协助搜集市场主体的信息和其他诉求,承担政策需求汇总和上报工作,从而让社会力量在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更多地发挥作用。

却看三春色,桃花归来时!当前,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更大的挑战在于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共同进行。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既是对各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综合考验,也将是我们实现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发展总体战“两战全胜”的根本保证。

作者:郁建兴,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原载于:半月谈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