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教师是导师和演员——获浙大永平奖100万奖教金的他,这样理解“教书育人”

发布时间:2024-09-08来源:潮新闻作者:王湛43

9月7日下午,在第40个教师节来临前夕,浙江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系统地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在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家精神弘扬、教育质量提升等方面的新进展和新成效。

出席发布会的三位老师的共同特点是深耕本科教育与课堂。其中,经济学院周黎明老师获得第十届浙江大学永平奖“杰出教学贡献奖”,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严密老师获2024年浙江省劳动模范,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周继红老师获得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新闻发布会。浙江大学供图

浙江大学永平奖教金由浙江大学校友段永平先生于2011年所设,用于奖励在教育教学事业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其中,永平杰出教学贡献奖的奖教金是100万元人民币。

请周黎民。浙江大学供图。

为什么周黎民能获得这个荣誉?

可以从他对教书育人的理解中窥得一二:

周黎民在浙大开设了500人同时听课的最大的线下课堂。浙江大学供图

事实上,这个奖不是颁给我一个人的,而是颁给那些真心热爱教学、心系学生的所有一线老师的。这是浙江大学重视一线教学的重要体现!

我可能是浙江大学为数极少的、本科毕业就来浙大教书的教师之一。我1995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硕士和博士教育都在浙大完成,所以,浙大选择了我,更培养了我,我特别感恩浙大,我衷心希望能用我的一辈子、用我全部的热爱,来反哺浙大,为浙大的教书育人事业,尽我全部的力量!

在我看来,做一名好老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不仅要启智,更要润心!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启迪智慧的同时,塑造高尚的灵魂、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三观!

每年选修我《经济法理论与实务》通识课的学生,大约有一半是新生。本科生院专门将我课程的一半余量划给了每年的新生。我这门课,从1995年一开始30人的小班,因受学生欢迎逐渐发展壮大,到2019年,在本科生院的支持下,我将蒙民伟楼500个座位的演讲厅,开设为常规教室,在浙江大学开设了500人同时听课的最大的线下课堂——高峰时期一学年有4000人选课!也就是说,浙大有一半的本科生选我的课!

我的通识课都是周一开课。对刚刚结束从小学到中学几乎都是程序化学习的新生来说,他们大学生活第一天的第一堂通识课,毫不讳言,完全是震撼式开场!一个剧院式的、看电影一样的、人声鼎沸的、趣味横生的大课堂,或许就是他们梦想中理想中最美好的大学课堂!对于我,这不仅是课堂,更是舞台,而我,就是那个舞台中央,带着梦想,梦想开启他们梦想大学第一课的“导演”——导师和演员!在我看来,每一位老师都是每一幕舞台剧的演员!在这个500人听课的舞台上,我能感觉我的手中握着500条无形的细线,每一根线,都牵动着场内每一位听众的喜怒哀乐:紧一紧,他们就会哭,松一松,他们就会笑!这一刻,世界寂静,惟有课堂!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课堂,这是教育最美好的开局,也是我此生最热爱的教育的终点!

我特别愿意给新生开课,因为我心中有一个美好的、乃至有些不自量力的想法:我希望每个考上浙大的新生,一进浙大就会发现,哇!原来大学的课程这么生动有趣!原来浙大有这么有趣的课程!从而一进浙大就爱上浙大!而且,我还希望,用我课堂上150多个生动鲜活的、贴近生活的案例,启迪和引导学生们建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们积极、向上、温暖、有爱、坚强、勤学和多思的个性和精神!比如,我会在讲继承案例时植入尊老爱幼孝顺长辈的理念、在讲公司经营中植入遵纪守法追求理想的理念、在讲对赌协议的时候植入胆大心细守法创业的理念、在讲知识产权的时候植入合规经营尊重知识的理念、在讲合同法的时候植入顾全大局诚信守诺的理念,在讲物权居住权的时候植入打开脑洞创新守法的理念,讲劳动争议的时候植入据理力争合法维权的理念……

周黎民积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法律纠纷和疑难问题。浙江大学供图

除了对教育的热爱,做好教育,我认为还需要两个词:积累和投入。

积累是做好教育的基础。我和我的家人,以前用剪报,现在用网络,搜集整理大量素材和资料。除了书房,我把家中的客房、客厅,从地面到天花板都做成书架,所以我家里有三个书房,2万多本书,我用大量的阅读和素材的积累,为教学打好基础。

投入则是做好教育的保证,投入包括时间、精力和耐心。由于选课学生多,我的邮件、微信和钉钉几乎全年无休地解答学生们的各种问题。我还积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法律纠纷和疑难问题,只有全身心投入,才能真正得到学生们的真心认可。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感恩浙大,给了我一个人生最美的舞台,让我这一株小小的苔花,也有机会学着像牡丹那样绽开!我愿我的有生之年,永远在浙大求是校园里做一朵小苔花,为我们浙大、为我们国家的教书育人事业,终生绽放米粒之光!

(潮新闻 2024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