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之声】“数字囤积症”来袭,你准备好了么

发布时间:2024-11-29来源: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作者:王琪雯10

数字化时代,一种新型“收集癖”正在入侵年轻人的生活——“数字囤积症”:微信用了几年都不清理,害怕重要信息被误删,关键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在网上看到貌似对学习有用的信息,总是随手“收藏”,却从来不看……“数字仓鼠”痴迷于收藏碎片化的电子媒介信息,力图将不断升级的存储空间塞满。然而,拥挤的数字空间究竟带来了什么?

多元信息的数字化集成,使用户能轻松从互联网获取并存储大量信息。适量收藏有助于快速查找到有用信息,但是,漫无目的的收藏,只会让收藏夹成为“情绪性存储”下无用的“信息黑洞”。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出年轻人在碎片化信息中的“信息恐慌”,因为过多的碎片化信息增加了检索和管理信息的难度,同时,一味地囤积降低了信息本身的时效性价值,使信息在还未产生实质影响时,就已失去了吸引力,变成了“落灰”的无用信息。信息的搜集和积累往往是为了今后的课题、论文等所用,而这种“数字囤积”实则是一种无效的积累,增加了人们对于“开始行动”的焦虑。

当然,“数字囤积症”作为年轻群体中的普遍存在的现象,也不必过于焦虑和担忧。我们要理性看待信息积累,认清课外信息与课内学习的轻重缓急,避免盲目收集无用信息,将时间和精力更多地运用在温习消化课堂所学内容上。要加强系统性学习,注重系统性学习和思考,将碎片信息作为辅助,最终回归到课本和课堂,确保知识的完整性和深度。要加强个人信息管理,定期清理数字空间,培养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保持信息浪潮中的定力,避免被数字工具和流量控制,让数字信息真正为生活和学习助力。

相信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管理数字信息,让学习生活更加便捷有序,避免被“数字囤积”奴役,实现真正的“学以致用”。

(《浙江大学报》9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