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看浙大”主题调研行走进大湾区校友创新创业现场

服务大湾区、助力“双一流”

发布时间:2025-07-01来源: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作者:52

6月26日至27日,“创新创业看浙大”主题调研行来到大湾区开展采访报道。来自中央、省市级的近20家媒体通过集体采访和走访采访的形式,深入报道浙大校友扎根大湾区创新创业的生动实践。

服务大湾区,助力“双一流”。浙江大学积极响应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重大战略,在人才培养、科技合作、校友创业、创新载体等各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批批校友从母校出发,践行“诚”“勤”“真”“新”的求是校风,在大湾区奋斗扎根,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26日上午的集体采访会上,浙江大学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校友工作近况和主题调研行总体情况,深圳市浙江大学校友会负责人介绍了地方校友会相关情况。

大湾区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创新发展的前沿阵地,而求是创新的浙大基因已经深深融入大湾区校友的奋斗发展历程中。据深圳市浙江大学校友会介绍,每年学校有千余名毕业生来到大湾区,目前已有数万名浙大校友建功大湾区。他们奋斗在各行各业,其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创新企业,形成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生态。采访会上,来自大湾区的校友代表介绍了他们如何带着浙大人特有的精神禀赋,扎根创业发展的故事。他们聚焦国家战略,勇于交叉跨界、开拓创新。电气工程学院1990届校友丁亮将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相结合,带领华强方特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从浙大出发,检测技术及仪器专业1991届校友王扬斌创办阜博集团,投身数字内容版权保护“蓝海”,用领先的版权保护技术为创意经济保驾护航;浙大赋予的融通视野,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993届校友蔡炯炯敏锐洞察前沿镇痛靶点研发中的机遇与挑战,率领永展控股专注于全新靶点一类创新镇痛药的临床突破。

浙大科技成果通过产业落地的形式走出实验室,为校友企业创新突破助力赋能。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前沿成果为机械工程学院1992届校友祝果迅所在的微牌科技提供了关键的技术外脑与解决方案,加速了核心技术的突破。鲁邦通的核心技术边缘计算源自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2002届校友黄毅在浙大参与的重点项目,从理论创新到产业落地,基于该技术开发的“边缘智能”架构将工业数据处理时延降低至毫秒级。浙大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等浙大研究机构与电气工程学院2007届校友王洋所在的多翼创新开展包括专项技术攻关、科研课题申报、产品联合开发等多项合作,赋能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

浙大创新生态和创业氛围为校友创新创业提供资源和平台支持。在未来脑律起步阶段,机械工程学院2012届校友薛耀通过参加浙江大学校友创业大赛,得到投资人和媒体关注,为早期的创业项目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机会。浙大的校友网络和科研氛围支持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届校友栗浩洋将创新思维融入理想科技的产品研发之中,激励他在电力行业不断追求技术突破。在浙大“产学研用资”全链条赋能下,管理学院ZJU EFP+SMU DBA校友陈彬以数字科技重构农产品冷链产业生态,助力前海粤十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采访会后,调研团实地走访深圳、珠海等地校友企业。调研团走进光启研究院,在竺可桢学院2006届校友刘若鹏带领介绍下,了解超材料技术是如何从一篇学术论文,从无到有发展为完整全产业链工业体系。在易视智瞳,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2003届校友黄卜夫讲述他如何将浙大求学期间积累的扎实功底转化为机器视觉领域研究与创业的坚实基础。在多翼创新,王洋校友现场展示低空智能调度技术,展现浙大学术智慧、科研力量如何与产业需求、企业发展对接融合。在深圳建科院,调研团实地感受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以及建筑工程学院1993届校友叶青的“点绿成金”之路。在炬芯科技,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1987届校友周正宇分享他在“求是创新”精神指引下的创新创业经历,以及炬芯科技从纯多媒体芯片公司转型成为无线通讯及物联网芯片公司的发展历程。

敢为人先、求真务实的浙大人在大湾区开放包容的环境下,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发光发热、创造贡献,他们的奋斗经历共同写就了浙江大学求是创新精神与服务国家战略、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