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分类新闻  高教管理

从全球化的视角审视教育交流

——教育交流与教育现代化国际研讨会综述

发布时间:2004-04-12来源:作者:14895


    4月2日-4日在浙江杭州召开的“教育交流与教育现代化国际研讨会”上,如何从全球化的视角审视世界各国之间的教育交流成为学者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专家们认为,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不等于西欧化或者美国化,而是一种复杂的多样化。我们要调整心态,站在多元化的立场上来重新树立自身的地域性意识,用全球化的眼光和理解力辩证地看待它。
    
    研讨会由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和日本亚洲教育史协会共同主办。参加此次研讨会的有来自日本﹑英国、韩国、大陆以及港台地区的80多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共提交论文34篇。研讨会围绕“全球视野下的教育交流”、“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教育交流”、“留学生与教育现代化”、“近代日本与亚洲教育现代化”以及“当代课程改革中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专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全球化已成为21世纪人类关注的焦点。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交流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中西文化的冲击和融合,必然会对教育主体的文化心态产生影响。我们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中国文化的精髓就在于既要有文化位移,又要文化回归。全球化带来的冲击要比国际化更深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现代教育面临着跨界交流,教育自身的功能尤其是社会功能受到了挑战。因此,要在注重公平原则的基础上来促进自身社会的活跃性,站在逻辑基础的角度来重新审视知识体系,贯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来推动市民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以培养整体性的根源意识来推动跨界的对话和交流,从而真正地建构一个创新型的教育模式。
    
    针对在教育全球化的视野下,教育交流与教育现代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是这次研讨会关注的又一焦点。与会代表提出,作为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教育交流从以文化为主导到以政府为主导再到以经济力量为主导,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我们要把教育交流从本质上看成是一种文化活动,要注重从世界现代化潮流的大环境中考察教育交流的意义与功能。面对强势文化的冲击,我们要利用本国的文化传统,以强者的心态吸收改造外来的文化。教育交流不仅在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在理念层面对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课程改革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此次研讨会的议题之一。中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以及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迅速发展,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向了新的阶段。这种形势要求新的课程改革必须置于国际视野中进行规划和设计。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认为,借鉴国外先进的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是必要的。一是要努力寻求外国先进课程理论、模式与本地实际的结合点,实现“本土化”,以期发挥最大的教育效应。二是要用理性精神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的问题,在扬弃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三是完整地理解“标准与多元”的关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帮助学生建构意义。
    
    (周谷平 孙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