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7日,由国家科技部高新司主办,浙江大学与浙大网新集团承办的智能电网技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来自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的20余位专家参加会议,就我国如何发展智能电网,信息、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等技术如何与智能电网融合,以及如何带动相关产业、科技如何发挥引领作用等议题进行了交流。
科技部高技术中心主任赵玉海,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韩祯祥,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余贻鑫和浙江大学副校长褚健、吴朝晖等出席会议。会上,相关专家还专题介绍了“十二五”智能电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国外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浙大在智能电网方面的研发情况等。
余贻鑫在介绍国外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时说,实现智能电网,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和涉及广泛的利益相关者,需要漫长的过渡、持续的研发和多种技术的长期共存。尽管国际上智能电网研究侧重点不同,重点关注都是与配电相关的问题。我国虽然有自己的特点,但同样应对配电和用电给予充分重视。
据了解,浙江大学在智能电网研发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基础工作。学校充分发挥学科综合的优势,组建了由电力系统、电力电子、电机电器、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等五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的研究人员组成的智能电网研究团队,并与浙大网新集团、浙大中控集团组建了开放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参与智能电网技术的研发。浙大以坚强、兼容、互动和信息技术的融入作为智能电网重点研究方向,瞄准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着力解决安全和开放两大技术难题,努力实现智能电网系统的能源网与信息网融合。
(文 高楚清/摄影 古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