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大报道  现场  现场

7月28日:选手的思路会被限制吗?

发布时间:2011-07-29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王酉4072



    
比赛进入第三天,各组的同学全部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经过2天的讨论,同学相互之间已经比较熟悉,语言和文化的隔阂并不能阻挡他们工作的热情。最开始的时间恰恰最忙碌的,因为首先要确定方案。由于材料、加工时间、加工设备的限制,方案一旦确定,就很难再有大的改动,在中途更换方案无疑是自杀。今天下午,各个组有半个小时陈述他们的方案,来自MIT和各个学校的教师组成两个评审组,对各组的方案进行询问并给出合理的建议。所以各个组都在废寝忘食地工作,包括刚刚抵达的韩国队,在他们身上,很难看到时差的影响。
    
    
下午的方案陈述,各个组都阐述了他们比赛的策略,有好几个组已经完成部分零件的设计和加工,动作还是非常快的。浙江大学的学生表现还是很突出的。毛翊超解释了他将如何通过单片机控制机器人最快地抓住加农炮,特别是关于触动开关的应用还是非常棒的。刘建彬则展示了放警车机器人的3D设计图,大概是所有组里第一个给出详细设计图纸的。陆耀杰是一个全能选手,他在机器人结构和控制两方面都做了阐述。相信在另外一个教室陈述的贾学超和鄢盛超也会有所表现。当然表现最好的还是那些英语好的选手,特别是MIT的选手,他们语言的先天优势使他们成为当然的team leader。相对来讲韩国和日本的选手不那么突出,韩国队是因为今天刚到,估计刚刚了解规则。而日本选手普遍英语不够好,大部分人一言不发。不过相信他们在后面的比赛中会逐步展现他们的实力。
    
    
总结而言,下午的方案陈述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理想。由于本次比赛的题目并不是首次使用,2011年春天MIT校内的课程比赛采用的也是这个题目。当时的比赛录像在MIT techtv上(http://techtv.mit.edu/)都可以找到。同学们在观看过比赛录像后,几乎所有的组都收到了影响,他们的思想都被局限在之前那次比赛的框框中。有75%的组采用了MIT第一名的方案,不能不说这是非常遗憾的。希望在后面的比赛中,能有组突破上次比赛的局限,想出更有创意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