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大报道  现场  现场

保罗·安德鲁的一堂课

教师的职责,并不是让学生模仿自己

发布时间:2011-12-20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周炜 古越6289



    12月19日下午两点,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月牙楼的一间教室,一张三米见方的大方桌前,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在朝南的方向坐下来,褐色的呢制礼帽放在一边,手里有一张印有8张年轻面孔的“点名册”。“王方明……”他开始用生硬的中文念学生的名字。点名册是安德鲁特意要求班长打印的,除了照片,还有每位同学的手机号码,“我有可能在半夜一点打电话给你们,以确认你们是否还在辛勤地工作。”
    
    
这位年逾70的著名建筑设计师,脖子上挂着一副老花镜,镜片后面是比他法国式的眼眶更深邃的眼睛。8位同学围在他的身边,一部分同学始终站着,眼睛睁得圆溜溜的,生怕遗漏了大师的金玉良言。这是安德鲁出任浙大建工学院名誉院长后,给建筑系研究生一年级的同学上的第四堂设计专题课。课程围绕一个项目展开:如何在杭州西溪湿地的东北边,建一座西泠印社的博物馆。虽然同学们的方案一再修改,但仍属于“初步方案”阶段。
    
    
面对大师,“仰慕”的情绪催生了弟子们“模仿”的脚步,安德鲁的助手裘知告诉记者,第一次课上,同学们交上来的设计方案令安德鲁有点“抓狂”:无论内部的结构如何变化,外部不约而同都有一个巨大的“玻璃罩子”,一个个都像“师傅”设计的国家大剧院的“山寨版”。安德鲁变得很严肃:“你们有什么理由那么做呢?”同学们明白了,揣摩老师的喜好,不如精心完善自己的方案。安德鲁事后告诉记者,教师的职责,并不是让学生模仿自己,而是让他们清楚自己需要设计什么,这是他最希望在年轻人身上看到的。
    
    
安德鲁“改革”了上课方案:原则上不许孩子们用PPT讲解,而是将设计图画在拷贝纸上,这样双方都可以置于“纸上谈兵”的互动之中,安德鲁随时可以用他的钢笔在上面圈圈点点,随时用画笔表达出自己的意见与想法。第二,大家要充分参与讨论,他总是鼓励同学都来说说自己的意见,每个人都必须开口。他认为,对一个设计师来说,自信是必须的。据说在一次本科生的作品答辩上,他曾特意鼓励孩子们说:“要把自己当做一个成熟的设计师,而不是一个小女孩。走上台去别像小白兔一样蹦蹦跳跳的。”
    
    
大师的一堂课,很像一位德高望重的名医的“专家门诊”。每位同学陈述自己的作品起码半小时,再加上大家的讨论,45分钟时间过去,一个案例才刚“解剖”完毕。大多数时候,安德鲁努力调动出轻松的氛围,他特别擅长用丰富的意象启发孩子们,举例天马行空,信手拈来。用屠芳奇同学的话说,就是“用风趣的方式,呈现严谨的态度”。
    
    
第一位同学王方明用英语向安德鲁介绍了他的方案。“光线!”安德鲁把笔举到了空中。“这个博物馆里有两种藏品:石头印章和纸质的作品。他们对光线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说着,安德鲁用钢笔在空中勾勒出太阳升起到降落的光线变化。孩子们的视线紧随钢笔。安德鲁说,对博物馆的使用者来说,95%的人关注的是里面的展品,只有5%的人会关注博物馆的景观设计,所以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展品的需求,给它们一个完美的呈现。
    
    
“看过《爱丽丝梦游仙境》?记得里面有一只帽子猫吗?”听完一位女生的设计方案,安德鲁的发问把大家的思绪都拉到了那只来无踪、去无影的帽子猫上。孩子们纷纷点头。“那只神奇的猫,只能存在童话世界。”在安德鲁心中,他很欣赏这位女生的原始创意,但是她设计又过于理想化。“一个好的设计需要有好的功能来支撑,不能光为了好看而好看。”他重复了好几遍“try”来鼓励这位女生,他希望这位年轻人能敢于将自己闪光的创意转化为符合逻辑的、可实现的方案。
    
    
“我的两个入口这样设计对不对呢?”第三位陈述的男生让安德鲁很快“嗅”出了他的“保守”味。安德鲁随手撕下一张空白的纸,把它折叠了几下后在上面涂出了一个圆圈,然后又打开。“你们看,圆圈在这张纸打开以后,就不是一个圆圈了。”圆圈变得支离破碎,“我的意思是说,设计时始终要有整体观,不要走一步看一步,也不要太过拘泥于细节的对错,而是要在整体的视野中,看它到底是不是合理的。明白了吗?”说着他拍了拍孩子的肩膀,孩子会意地点点头。
    
    
一堂课下来,孩子们的笔记本上,除了一些密密麻麻的专业词汇,他们还抓紧时间“实录”了安德鲁的好多“格言”。王方明记下的是:“Sometimes you don’t know whether you’re right or wrong,you lose.(当你连自己都不能确定自己是对是错的时候,你就已经失败了。)屠芳奇记下的则是No better teacher than yourself.(没有比你自己更好的老师。)下课了,他们满足地合上笔记本,报以安德鲁会心的掌声。
    
    
还没完呢。安德鲁还要布置作业。安德鲁明年3月会再次来到浙大,给孩子们继续开设“专家门诊”。那时,孩子们要上交一个确定的设计方案。在安德鲁的计划中,同学们最终将在5月呈现自己最终的作品,也就是说,这是一个跨年且历时大半年的作业。安德鲁的用意是让同学们在此过程中充分体会设计师“慢工出细活”的工作状态,“在这个过程中,你们要随时随地把设计放在心中,即使放寒假,不在图纸面前,也可以在心中构想它。”
    
    (文 周炜/摄影 古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