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大报道  现场  现场

唐睿康教授主讲:授“渔”而非“鱼”

发布时间:2012-03-12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潘怡蒙 卢绍庆5089




    3月7日中午,浙江大学教师教育教学促进与发展中心举办了首次午餐沙龙活动。浙大化学系教授,2010级化学求是科学班班主任,也是无机化学专业课的主讲教师唐睿康受邀担任首次午餐沙龙活动的主讲教师。他以自身的小班教学实践为例,与参加活动的教师共同探讨什么是最让学生受益的教学方法。他认为,课堂要有生命,上完一门课,学生要有成长。教师的任务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午餐沙龙,顾名思义,就是在午餐时进行聚会交流。“为了方便老师们‘挤’时间,我们在每个双周周三中午的11:30——13:00举办一期这样的沙龙。”浙大教师教育教学促进与发展办公室留岚兰介绍说。沙龙由主讲和讨论两部分组成,为广大教师提供同行互动、分享学习、提升教学水平的平台,让教师能畅所欲言地交流自己的教学经验,共同磋商教学难题与困惑。
    
    
首次午餐沙龙安排在浙大紫金港校区东教学楼B402教室。课桌临时围成了圈,几十位老师都是看见网上的通知后报名来参加这个活动的,有年轻教师,也有中年甚至更年长的教师。“教师们都是自愿来的,” 留岚兰说,下次我们得再多备些凳子,不然,来的老师都没地方坐了。
    
    
本次活动组织者、教务研究处副处长唐晓武转述了化学班的同学们对唐老师的印象:“唐老师上课从来不讲书上的内容”,而且唐老师要求很高。但是很奇怪,所有的同学都喜欢上唐老师的课。
    
    
唐睿康证实了这一说法。他说:“我给学生上课的时候,会开门见山地说,书上的东西,我基本不会教的,但考试我都得考的,为什么要这样呢?”唐老师以他自己遇到的三个小故事,讲述了目前教育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习能力欠缺的现象,他说,有非常多的学生,总是认为自己知识掌握的不够多,所以要不断地读书。而一个人的知识,到任何时候都是不够用的,但不能靠“上课”来积累知识。这些优秀的学生,是在抱着金砖当废铁。灌输式学习模式的结果,导致了学生掌握了知识却不会应用。
    
    
“我们要培养学生有科学的思维,这是非常重要的。”唐睿康说,作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他应该有自己学习的能力。大学生要有自己学习的能力,研究生要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博士后要有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唐睿康的课堂上,他把学生每三个人分成一组,让组与组之间围绕一个前沿性的话题分成正反两方,去查找相关资料佐证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方法能刺激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他们在辩论的时候,会运用自己学的足够的知识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唐老师说,“我上课是不用PPT的,如果用它,感觉思维会被固定死。写板书的话,课堂教学可以跟着进度和节奏进行灵活改变,根据学生讨论的需要,进行调整。”唐睿康说,我喜欢板书,是因为我更注重每一步的推演过程,通过一步步的推演,我让学生掌握了找到这个公式来龙去脉的思维模式。
    
    
唐老师主讲的内容引起了与会老师的极大兴趣。有的老师提出了自己困惑的问题,有的讲述了自己在上专业课时的一些教学方法,也有的老师希望教育发展中心分成“小班课”和“大课”来进行交流,“讨论会更有针对性,效果也会更好”。
    
    (文 潘怡蒙/摄影 卢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