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大报道  现场  现场

浙大专为特殊体质学生开“小灶”

发布时间:2012-11-19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潘怡蒙4471


    “扎马步,打水,甩身,不要停下来!坚持住!”
    
    
“好!同学们休息一下,搭个脉……”
    
    
11月16日下午14点30分,特意赶去探特殊体质班的记者刚赶上了浙大特殊体质耐力班的中场休息时间。“我们按照报名的人数一共分成了4个班级——力量班,弹跳班,耐力班,减肥班。”体育老师朱晓龙带的这个班有30个学生,主要是侧重增强学生心肺功能。
    
    
浙大公共体育中心主任吴叶海介绍,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2011年9月联合公布的2010国民体质监测结果表明:大学生身体素质25年来一直在下降。与1985年相比,肺活量下降了近10%;大学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的成绩分别下降了10.3%和10.9%。浙江大学的学生也逃不脱这样的情况。怎么办?从2011年开始,公体部专门为这些体质不合格的学生办起了特殊体质提高班,给那些体质健康不合格的学生“加餐”,在适当的运动干预下,提高体质的同时,培养积极动动、锻炼身体的习惯。
    
    
2011年第一学期开始至今,特殊体质班已经办了四个学期,每个学期7个星期,共21次训练。“从前三学期开展下来后,所有同学都达到了健康测试的标准。浙江大学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从2009年的76.5%,到2011年,上升至八成多。”吴叶海说。
    
    
哪些学生得进特殊体质班呢?“我们首先参考的是教育部2007年实施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里面包含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立定跳远、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的测试。”吴叶海说,如果在这些测试里有一项及以上没有合格,那么这些学生的手机会在成绩出来后的10分钟内收到我们向他们发出的参加这个特殊体质班的短信邀请,希望他们在自愿的情况,参加这个班。目前,已经陆续有200多人在特殊体质班接受训练。
    
    
“我国大学生的多项健康指标呈下降趋势,反映出了学生体质状况不佳,原因是多方面的。”吴叶海说:“第一,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第二,学生课程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第三,生活方式不合理,缺乏规律性,多数学生睡得很晚,大都在晚12点以后,玩游戏,网上聊天等等;第四,主体健身意识差,缺乏锻炼习惯,从小没有养成锻炼习惯和爱好;第五,由于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等。”
    
    
“当前我国诸多高校一般只有大一大二才设有体育课,而且大多一周只有一次。凭借有限的体育课对大学生体质进行干预,其促进作用极其有限。”吴叶海说,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和比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未必不是一条路子。“开设体质健康提高班就是为了让学生积极行动起来,除了每周参加体育课之外,还要进行每周三次,每次持续一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
    
    
韦俊芳是带减肥班的老师,在她的班级里,“胖子”随处可见。大二学生小王身高1米89,体重216斤。他说,“学校考1000米,我从来没及格过。”韦老师说,“近年来,我们常常遇到一些学生,发现他们的心血管机能都已经接近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了,”韦老师说,这与长期不运动直接相关。
    
    
小汪是浙大行政管理专业大四的学生,他已经是第三期来训练班了。皮肤很白的他,笑起来就像个弥勒佛,下巴层层叠叠,肚腩往外“突”得厉害,“我去年第一次参加这个训练班,已经掉了十几斤肉了。”
    
    
“我的800米成绩已经从5分多,提高到4分20秒左右,达到了达标的水平了,而且跑起来没有以前那么‘痛苦’了。”大一女生小李说,自己进大学后一直没有运动的习惯,自从到了这个班里,渐渐喜欢上了大家一起流汗的感觉。
    
    
当然,撒开腿“跑”,还得管住嘴“吃”。 任课教师不单是通过运动,还通过饮食、营养均衡,对学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以引导,最终到达减体重的目的。
    
    
(潘怡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