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技前沿

1 月22 日《科学》快讯

美国Science 杂志 2016 年1 月22 日

发布时间:2016-01-26来源:作者:9103



    《科学》杂志对Gugliotti等人论文的正确性表示关注
    
    2004年5月7日在《科学》杂志网络版上发表的由Lina A. Gugliotti等人撰写的研究文章——《在六边形钯纳米粒子合成中的、由RNA介导的金属—金属键形成》报告了用一种复杂的RNA和水的混合物来制造钯晶体的研究成果。本月初,一项仍在进行当中的、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监察部对这项研究开展的调查认定作者对研究数据造假。尽管NSF没有发现文章作者的做法构成不端行为,但它的结论仍然是他们的做法“明显偏离了正确的研究行为”。《科学》正在与原作者接洽,以期了解他们对NSF最终裁决的反应。《科学》将根据讨论的结果来决定是否要撤回这篇文章,或是对该文章做(进一步的)修正。与此同时,《科学》杂志发表这篇文章提醒读者有关这篇报告的研究结果的正确性已受到高度关注。
    
    科学家成功合成线状多聚物
    
    研究人员合成了一种涉及有机多聚物编织的结构与众不同的材料,这使得它具有特殊的弹力属性。共价有机框架(COFs)是由连接在一起的有机构建模块所创建的结构。它们之所以有吸引力是因为它们的密度低但孔隙度高,这使得它们具有许多诸如用来储存气体或用作光电器件等看好的用途,但过去合成的COFs的刚度过大。编织物特别有弹性,但在分子水平制造这类材料已被证明颇具挑战性。由Yuzhong Liu等人研发的合成方法能在材料科学中开创一个新的领域。首先,作者们创建了一个以铜为基础的框架。他们接着添加了能“连接”在一起的有机化合物,将1D单元交织成2D和3D结构。组成该框架的每根线状体都是螺旋状物,它们在“登记点”通过共价键相互连接。这些“登记点”赋予线状体很大的弹性度,但却不会令整个结构垮塌。在去除铜离子时,该结果依然完整。这些线状体能相互滑动,令该材料的弹性增加10倍。添加铜溶液可致使原有材料完全复原。由Enrique Gutierrez-Puebla撰写的一篇文章对这种新型编织材料及其潜在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来龙去脉。
    
    移情:一种无须高级认知的特性
    
    一项新的研究揭示,草原田鼠会安慰那些它们所爱的感到压力的同类,而名声不佳的被称作“爱情激素”的催产素似乎是其基本作用机制。到目前为止,仅在若干具有高度社会性和认知能力的非人类动物中记录到有安慰行为,这些动物包括大象、海豚和犬类。草原田鼠是社会性特别强的啮齿动物,这使得它们成为许多研究的焦点。这使得James Burkett和同事对它们的由移情所激发的行为潜力进行了探索。研究人员设计了一项实验,在该实验中,草原田鼠的亲属及它们认识的田鼠被暂时性地相互隔离,而它们中有一个接触了轻微的电击。与对照组田鼠(它们被隔开但却没有受到电击)相比,当电击组田鼠重聚时,没有受到电击的草原田鼠会很快地舔舐受到电击的田鼠而且为时较长。
    
    激素水平检测显示,受到电击田鼠的亲朋在无法安慰它们所爱的被电击田鼠时会感到苦恼。作者们指出,安慰行为仅发生在那些相互熟悉(包括无血缘关系的成员)的田鼠间但不会发生在不认识的田鼠间的这一事实表明,这种行为不是一种简单的对厌恶性线索做出的反应。由于催产素受体在人体内与移情相关,Burkett等在一系列类似的安慰实验中阻断了草原田鼠体内的这种神经递质。阻断催产素的作用不会使田鼠的亲朋改变它们自我梳理的行为,然而它们却不再会有相互安慰的行为。这些发现对移情机制以及复杂的由移情激发的行为演变有了新的了解。
    
    
    文字说明: 草原田鼠的安慰行为。
    资料来源: Zack Johnson
    
    增加授粉动物会让小型农场显著受益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更多的授粉动物可显著增加小型农场的作物产量,而大型农场只有在增加授粉动物密度伴随授粉动物多元化的情况下才能体验类似的增产裨益。在发展中国家内,有20多亿人依靠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有许多证据表明,授粉动物可良性地影响农作物的产量;然而与较大农场相比,这些有益的小动物会如何影响小规模农场则大体上是未知的。为了更多地了解情况,Lucas Garibaldi等人对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344块大小田地进行了分析,记录了在这些田地中的授粉动物数量(密度)、它们的生物多样性及在为期5年的时间中每种作物的产量。对不到2公顷的小块土地而言,他们的分析发现,收成差距(即产量最高作物与产量最少作物之间的差距)可通过提高授粉动物的密度而减少24%;作者们指出,剩下的76%的收成差距可通过优化诸如养分和水等其它农业因素等技术而得到部分的缩小。相反,对较大片的土地而言,因提高授粉动物密度而得到的类似收成裨益只有在同时伴有较高授粉动物多样化的情况下才会发生。作者们提出,大型农作物对提高授粉动物密度的收益程度较低,因为它们更可能是由具有较长觅食距离的采花蜜的动物进行授粉的,它们通常是一些诸如蜜蜂等通才型物种。尽管授粉动物动态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因为花卉丰度和多样性衰减而日益受到威胁,但作者们指出,通过若干不同方法来逆转这一趋势还是有机会的,这些方法包括:种植花卉带、更有针对性地使用农药及恢复邻近作物的自然区域等。
    
    
    
    文字说明: 一只白尾熊蜂(明亮熊蜂)在给葵花(向日葵属)授粉。
    
    资料来源: Arnstein Staverløkk

    
    (本栏目文章由美国科学促进会独家提供)
    
     (2016-01-26 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