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教学

做老师的本分,唯“用心”二字

发布时间:2016-03-09来源:浙江大学报作者:黄钰期 编辑:王若青5849


    时光荏苒,正式走上讲台已两年有余,而我,总算从心理上、技能上、工作内容与方式上,逐步完成教师身份的转变和角色认同。这两年,单位体恤青年教师所面临的升职压力与竞争困境,并未将过多的教学任务压在我们头上,因此,由我独立设计与讲授的课程主要是《汽车空气动力学》。这是一门汽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安排在每年的冬学期,目前为止授课两个届次。在这两年中,我一直边上课边思考,整理教学思路,摸索教学方法,也盼望着能获得前辈们更多的经验与指点。
    
    
每个人在求学过程中都曾遇到过各类风格迥异的老师,有的细致严苛;有的诙谐放松。我一度以为那仅是教师个性与性格的不同,直到自己成为老师,接触到本科生培养方案,了解了教学课程的设计,才逐渐发现不同课程内容、作用、教学要求的差异是如此巨大,足以影响到上课的风格与学生感受。对一些承担整个学科理论基础的课程,知识点本身就非常理论化,并不容易被理解和记忆,却恰好是学生迫切需要深刻掌握的内容,也是未来深入学习与研究的基础。对于这样的课程,严肃认真是必备的学习态度。然而,有些时候学生不能体会老师的苦心。他们看到的是同样的学分,有的课程难,作业多,考试容易挂科;有的课程很容易,混混就能过。
    
    因此,如何施展举重若轻的功夫,把原本枯燥的课程讲得深入浅出,使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收获重要的知识,那是非常了不起的一种技能。比如说苏德矿先生,比如说我在浙大求学时讲授流体力学、如今已退休多年的陈邦国先生,讲授传热学的胡亚才先生……还有很多或许名气没那么大、我也未能有幸听授的老教师们,他们年复一年,手执粉笔站在讲台上,认认真真地把最枯燥、最基础的那部分知识努力掰开揉碎地讲解,对学生的关爱与忧心溢于言表,直至鬓染霜华。他们是我最崇敬的教师,也是我终生学习的榜样。
    
    相对于理论基础课程,有一些课程更多的是为了讲授专业知识在某方面的具体应用,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而且相关的信息、资料推陈出新,比比皆是。《汽车空气动力学》就是这样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与理论基础课程相比,上这样的课程,老师与学生都会更加放松,难度相对也低些。
    
    
在开课之初,我的课程定位也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爱,以掌握技能为主,而不仅限于课本知识。因此,除去最基本的一些理论外,我很少把课本内容作为上课的主要内容;作业也大多布置成资料收集、信息提取和整理、公式推导、技能学习和动手制作等形式。有幸的是,汽车领域本身便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网络信息极为丰富,多数学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兴趣。于我而言,主要的难点在于如何往纷繁炫目的实践内容中嵌入相对深层的理论知识,以避免课程沦为科普或休闲讲座。
    
    
对此,在第一年授课时,我在课程安排中设计了两周时间用以复习流体力学的相关理论,然而效果并不理想:时间短,理论无法深入;内容枯燥,又是已经学过的内容,学生大多缺乏兴趣。于是,在第二年授课时,我决定改变策略,以作业的形式要求每个人列出在流体力学课本中学习过的,自己认为最难的理论公式。随后通过统计,把多数学生们感到有难点的几个主要公式重新讲解了一遍。这样做的优点在于节省了时间,同时学生们的关注度也相对较高。其中有几个学生还列出了一个用以描述血液流动的粘性流相关定理要求讲解。这个公式在我以往的研究过程中并不常见,为此我不得不特地翻出专业课本并查阅网络资料,在惭愧自己学艺不精的同时也不禁感叹,所谓“教学相长”,授课绝不仅是单向的知识传播———备课、讲课也是学习一门课程的最佳手段。
    
    
两年时间倏忽而过,在泱泱浙大我仍只是非常稚嫩粗浅的一枚新人。还记得几年前踏上试讲讲台的时候,俞小莉老师曾经嘱咐我,一定要用心对待教学,用心对待学生。琐事总无尽,科研有压力,时间就像过年时放的假,春节前兜里的钞,一不小心就没了;而做老师的本分,唯“用心”二字。不糊弄,不忽悠,诚恳地对待学生,我想这就是作为一个老师所最需要重视的关键词吧!
    
    
    (作者简介:
黄钰期,能源工程学院,2015年度浙江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