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浙大

孤独的散步者——青年时报副总编王芯克分享他的摄影路

发布时间:2016-11-30来源:新华网作者:张岩 王天泽 陆理宁885

20年追拍钱江潮,他告诉世界“今天潮很壮观”。

30年记录乌镇变迁,他告诉世界“一切都是你想象中的模样”。

跟踪高铁建设,他告诉世界中国速度和建设故事。

这位历史宏大叙事中的亲历者是《青年时报》副总编王芯克老师,11月25日晚,首届媒体文化节之青年时报摄影分享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

从市民摄影讲起

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摄影文化也悄然兴起。只要有一只手机,人人都可以是摄影师。王芯克笑说:“这可苦了我们媒体工作者啊。”

如今,哪里有重大新闻,市民及时拍摄,网上就什么都有了。等记者赶到,第一现场的素材已经无法拍到,纵然再高超的摄影技术,也是毫无用处。那么摄影师要做什么?王芯克的回答是——应当是孤独的散步者,去找寻他人寻不到的独家素材。

“钱江潮我拍了整整20年,我选定这个体裁就好比进入了一个学校,当我拍了几年之后,能呈现出一些被大家认可的照片之后,我就毕业了。”王芯克说,这一过程是孤独的,尽管拍了20年,但仍回味悠长。

乌镇——穿越三十年水乡记忆

或许现在无人不识乌镇,可是三十年前的乌镇,却不是这番风景。

王芯克向听众们展示了一组“乌镇三十年”的作品。从那黑白的印记中,参加报告会的同学看到的是时代的印记:茶馆,街巷,小桥流水……

一张张照片既似诗,又似画。随着时代变迁,照片有了色彩,人们开始着西装了,乌镇开始年轻了。  

“从老茶馆的口口相传到百兆宽带上桌面,从村民挑担赶集到互联网大佬云集。”这就是当今的中国,王芯克用相片雕刻着时光。他说:“一组深度的专题仅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还不够,它必须有特定的文化和时代背景,并和民族命运相关联。”  

当天的分享会上,王芯克还展示了《二十年钱江潮》和《高铁基石》两组照片,其中蕴含的不只是美的风景与故事,还有一位摄影家的人文情怀。

生活处处有摄影

大概是王芯克的作品荡起了学生心中的摄影梦,互动中有一位同学问,青年爱好者又该如何践行自己的摄影梦呢?

王芯克认为,摄影是门艺术,艺术来自于生活,所以生活处处有素材,生活处处是灵感。拍摄者要抓住的是那稍纵即逝的瞬间,用独家视角讲述独家观点。“摄影是有灵性的,与摄影者的感情是结合在一起的。”王芯克说,摄影要注入一种自己的风格,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 

会议结束仍有同学不愿离开,围在王芯克身旁交流想法。正是这时光的故事,令人震撼,久久回味。

(文字 张岩、王天泽/摄影 陆理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