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大报道  现场  现场

同事们眼中的老汪兄弟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召开学习汪自强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

发布时间:2016-12-09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蒋天铮1269

在泰顺农民眼里,他是“老汪兄弟”、“科技财神爷”。在家人眼里,他是“放鸽子大王”。那么在同事眼中,全国优秀教师、汪自强教授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12月9日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含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举办的学习汪自强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上,许多老师讲述了他们身边的老汪兄弟。  

从不说“不”

作为一个科技特派员,当地的农民遇到什么问题都会来讨教,当超出自己专业时,汪自强教授从来不会简单地告诉农民:“这个我不懂”。

张金枝老师说,之前自己就被汪自强老师邀请去到泰顺,实地考察当地农民的有关蜜蜂等方面的问题。老汪自己对动物科学这方面不太了解,但他善于利用浙大的资源,与其他学科教师一起下乡寻找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活的工作地图”

有一次,一行人去泰顺的金三角养鸡场,位置比较偏僻,还要走山路,当时同行的尹兆正老师说:“在泰顺,不管去哪个乡镇,只要跟着汪老师,就一定能找得到,比导航都管用。”

科技特派员工作,就是要将根扎到山区,甘于奉献,只有走近农民,才能走进农民的心中,把准脱贫攻坚的脉搏。

享受自己工作

在温州永嘉做了10年科技特派员的李卫旗老师说,科技特派员往往会前往偏僻落后的山村,这份工作需要带着感情做。“走山路的时候,看不见什么人,大喊一声,两三秒后才能传来大山的回音。”

老汪非常享受自己的工作,一到当地他就调出政府工作报告,展望当地农业的长远发展。“老汪是人去找事,而不是事来找人”,他主动去找点子,并且“有求必应,答超所应”。服务三农是一种境界,真正做的好的科技特派员都是对三农投入了深深的感情的。

生活中是个“暖男”

汪自强教授在自己做好科技特派员的工作的同时,经常带着研究生、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新晋教师一起下乡,让他们在实践中学到更多,实实在在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晋教师董信阳回忆到,和汪自强教授交往的过程中总有很多很暖心的回忆。一次下乡,路途遥远,途径服务站,大家提议停靠一会休整一下。刚下车,董信阳就看见汪自强教授拿着一个果子在车旁削起来。上完洗手间,汪老师便将手里削好的果子递给了他。董信阳说:“那一刻,我有些懵,幸福来得太突然了,过了一会才反应过来道了谢。”

座谈会上,还有许多教师讲述了他们与汪自强教授工作、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故事。他们纷纷表示要以汪自强教授为榜样,不忘初心,爱岗敬业,心系农民,助力全面小康。人事处、地方合作处、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含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有关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学生记者 蒋天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