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图说浙大

“科学900秒”启程 让光芒相遇

发布时间:2017-03-14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涵冰 周立超 卢绍庆4648

310日,在浙江大学紫金港、玉泉、西溪校区,有4位科学家正在轮番挑战900秒的“长话短说”:把他们数年的科研心路,浓缩在这“打卡”都不够的十五分钟里。

“科学900秒”是今年浙江大学“启真杯”的新设环节,科学家将科研心路浓缩成15分钟,与学生分享最精彩、最透彻、最脑洞大开的那部分。通过900秒“长话短说”,告诉同学们科学为什么是美的,为什么值得追求,以及如何靠谱地追求。 

每一位主讲“科学900秒”的嘉宾,都经过“浙大科学+++”苛刻选择,他们必须符合如下四条,才能登上讲坛:

·年轻

判断依据是:心理年龄介于80后和90后之间

·活跃

在本领域前沿有亮点成果引发学术界或社会关注(报道)

·认为科研是快乐的

·会一门“外语”

具有向不同学科背景(包括不同教育程度)的人解读科学的能力。研究者也是思考者。

为什么要启动这样一项活动?听完下面两个故事,你也许就懂。 

39日出版的《自然》杂志,报道了浙大生命科学院赵斌教授课题组发表在《基因与发育》上的封面文章,向全世界介绍了浙大科学家关于肝癌初始状态的最新发现。得知这一好消息,“900秒”工作团队的单泠老师说,她脑中浮现的不是这篇论文的内容,也不是杂志的封面,而是赵斌老师的表情。

“赵斌老师向我们讲述他的工作时,脸上的那种快乐,是含蓄的、内敛的、安静的笑容,这样的笑容是代表他对自己生活的一种评价。这么优秀的老师,应该有更多的机会能够让他们将自己的快乐分享给同学!”

310日下午,“900秒”玉泉专场结束,工作人员觉得大教授都很忙,于是建议主讲嘉宾谢涛教授可以先离席。“我不走,我在等他。我有话对他说。”谢涛等的是一位光电系的高年级同学,他刚刚分享完自己和小伙伴们参评上一届“启真杯”的科研成果。  

“这项研究很好,有没有申请国际专利?”

“没有。”

“那我告诉你怎样做——你这样的学生应该有更高的目标,不只满足于和周围的同学比。为什么很多的同学去了MIT以后会获得很好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对比的榜样变了,他们的观念改变了。浙大的同学也应该有这样的眼光,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把自己的目标定得更高。  

——后来,这两位在“900秒”活动上结识的师生聊了很久。“看到这一幕,我觉得我们为‘900秒’做的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单泠说。

本周出版的《南方周末》上,浙大哲学系系主任章雪富的一篇文章《大学要有培育思想的力量》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鸣:

“大学若想要提升思想的力量,就是要让大学重新恢复同事之间和师生之间思想性共在的公共领域和时间长度,就是要激励思想活动本身成为大学教育活动的最重要价值。这种奠基于思想价值的大学观念可以蓄积于大学的每个领域,它既考验着大学的耐心,更进而塑造大学的精神品质,最终则能成就每个受教育者的精神品质,并成为整个社会的精神品质。唯其如此,每个受大学教育的学习者才能够以他自身的天赋及其成就感知到幸福,不断地积累起足以传承幸福的社会的思想力量。”

怀着共鸣,向着期待,“科学900秒”启程了。她的理想,是成为好老师发现好学生,好学生找到好伙伴的分享平台。基于浙江大学多学科的人才储备与活跃的学术氛围,让思想的相遇与光芒的交融显得更加频繁与高质。

(文案 涵冰/摄影 周立超 卢绍庆)

更多有关“科学900秒”与“2017年启真杯”的内容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浙江大学”和“浙大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