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大报道

院士回母校:青春从浙里出发

发布时间:2017-05-15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柯溢能 卢绍庆7240


5月13日上午,由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工程院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联合举办的“院士回母校”活动,走进浙江大学。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出席并讲话。

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卫红、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陈左宁出席并致辞,校领导宋永华致辞、张宏建赠送校友纪念册、胡旭阳主持活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植物病理学专家、1985届校友陈剑平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特种设备设计制造与运行维护工程科技专家、1986届校友陈学东作为“院士回母校”活动的特邀嘉宾,与母校老师和学弟学妹等300余人分享他们的科研经历与人生感悟,共话求是创新百廿梦。  

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的联合行动

广大院士是我国科技战线的中流砥柱,他们为探索真理不懈追求的坚定信念和为事业无私奉献的奋斗精神振奋人心,他们在教育、关心广大青少年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是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宝贵财富。

顾秀莲强调,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来学习院士事迹、弘扬院士精神、发挥院士作用,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关心下一代事业创新发展的有力举措。她希望同学们把握与院士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体味院士情怀,传承院士精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练就过硬本领,以更优异的成绩迎接浙江大学120周年校庆的到来。

李卫红说,广大院士报国为民的理想追求,不懈创新的科学精神,淡泊名利的大师风范,甘于奉献的高尚品德,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优质教育资源。“院士回母校”活动去年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已成功举办了10场,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的反响,深受青年师生欢迎。

陈左宁说,浙江大学打造卓越教育品牌,培养了一批卓越科学家、文化大师和各行各业的精英翘楚,校友中有200人当选两院院士,为“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院士回母校”活动充分体现了院士们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心、期望和支持,

宋永华说,“院士回母校”活动的开展,定会进一步发挥院士校友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榜样和示范作用,他期待更多的院士和校友回母校与学生交流,推动“院士回母校”活动持续开展,打造新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  

美好记忆与厚积薄发都源自浙里

“杭州很漂亮、校园很美丽、教师很和蔼。”这是陈学东院士回忆校园生活时蹦出的第一个画面。陈学东认为,浙大更多培养了他许多能力,从工程技术角度来说,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相同中发现不同,在个性中发现共性。“能力的培养比知识的熏陶更为重要。”

谈起大学记忆,陈剑平院士最难忘是当年的《昆虫课》,授课老师黑板上板书,能够将复杂的昆虫图样一笔化成,几乎与课本印刷乱真。“我们上他的课,简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学以致用”这句毕业寄语,是中国近现代昆虫学家,农业教育家唐觉先生写的。这一寄语既影响了陈剑平的职业选择,也一直促进着他的学术成长。

两位院士谈起读书时的爱好、校园生活、印象最深的功课,讲述了浙大给予他们思维方式和精神品质,两位院士娓娓道来,深情追忆,分享了他们各自的人生感悟。陈剑平的总支书记刘乾开老师、陈学东的班主任贺世正老师也应邀来到访谈现场,回忆起院士当年求学的点滴往事,激起了在场学子的强烈共鸣。环资学院农化所植物营养学2016级硕士生朱珺告诉记者:“院士们的分享既亲切,又饱含力量,潜心科研是我们的现在,胸怀家国是我们的未来。”

李卫红在接受采访时说,关心下一代要充分利用各学校的宝贵资源,要将工作做到点子上。“院士回母校”活动讲述的是院士们的求学故事,传授的是人生经验,因此深受学校、学生欢迎。“活动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让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青年学生得到及时指点。”

(文 柯溢能/摄影 卢绍庆)